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科學發展問題進行了集體學習。在此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次在中南海召集經濟專家和企業人士進行座談。據新華社報道,在11月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內,中央政治局先后有7名常委到各地進行調查研究。
面臨突出壓力
面對此次金融危機,中國需要完成雙重任務:保持經濟增長和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1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09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即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此次會議一般被看作是其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預備會議,下年宏觀政策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將被確定。
“和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相比,此次經濟刺激計劃最大的不同在于‘調結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宋泓也對本報記者說:“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中國結構調整已經進入一個轉折時期。”11月29日,張燕生和宋泓為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進行了講解。
政策的轉變來源于現實的壓力,其中消費和投資失衡的矛盾尤為突出。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五年中國居民最終消費率持續下降,在2006年首次下降至50%以下,與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相比差距超過20個百分點。胡錦濤總書記在11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發表講話時,也將此列入目前面臨的突出壓力之一。
胡錦濤說,我國將突出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壓力;突出面臨外部需求顯著減少、我國傳統競爭優勢逐步減弱的壓力;突出面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壓力;突出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更為迫切的壓力。
標本兼治
而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并不會同外界預期一樣出臺新的刺激政策。
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對本報表示,多年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是解釋已經出臺的政策,“更像是給官員上課的一次會議”。
不少學者和官員對目前采取的措施充滿信心,認為它們足以保持中國經濟明年平穩較快增長。張燕生就表示,從目前來看,中央已經采取的措施非常及時和有力,他對其效果非常有信心。
在此情況下,除了解釋已有的政策外,討論如何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可能成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
保增長和擴內需被認為是治標的內容,而“調結構”則被認為是治本的內容。宋泓對本報記者表示,為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在消費不足的情況下各國都紛紛推出了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的計劃,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的余地更大,但從長遠來看,更應該關注消費需求的提高。
11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在制定明年的任務時,也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了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
促進結構調整
針對調結構的命題,專家學者分別開出了不同的“藥方”。
“在調結構的過程中,我們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了企業層面和供給方面,而沒有考慮到消費需求尤其是消費品質的提高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推動作用。”宋泓說,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和質量提出的更高要求,將激勵企業提高產品的品質,并逐漸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宋泓認為,中國目前的消費對品質要求不高,一方面和收入水平相關,另一方面則和過去的消費習慣有關,“中國居民剛剛從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轉變過來”。
而在收入分配方面,宋泓建議應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調整再分配的政策以及改善社會保障等。
張燕生認為,和1998年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此次4萬億投資措施中已經有相當部分的調整結構的考慮。
對于外部需求下降的問題,張燕生認為,受到影響的主要是一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出口商品的中高檔比例增加、商品價格上升、新興市場的出口比例也在上升。“中國的出口企業非常努力,當前出口的內容、質量和效益都發生了一些令人欣慰的變化。”張燕生表示。
對于就業問題,張燕生認為,首先要采取一些措施穩定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就業,其次是改變就業結構,實現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結構的轉變,同時加強人力資本的提升。熊劍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