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中國沖擊最大的是出口,不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應該樹立信心。”在前天于深圳召開的“2008中國市長論壇”上,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對金融危機下的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做了相關分析。他同時表示,要緩解中國目前的出口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擴大內需。
金融危機對出口沖擊最大
姚景源說,當前中國遇到了過去5年沒遇到過的世界經濟局面,最重要的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這導致世界經濟出現了問題。
姚景源介紹,2007年世界經濟總量為54.3萬億美元,美國的經濟總量為13.8萬億美元,占世界總量的25.5%。因此,美國的經濟問題會極大地影響世界。今年廣交會美國客商的簽約量下降了3.3%就能印證這一點。
姚景源說,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沖擊最大的就是出口。多年來,我國對美的出口增長率一直保持在兩位數,今年首次降到8.9%。這主要是由于三個原因:第一,次貸危機導致美國需求減弱,這直接影響了中國出口;第二,次貸危機導致美元貶值,人民幣被迫升值,雖然這也帶來了一些好處,但直接削弱了我國的出口競爭力;第三就是勞動力和原材料的漲價。
而出口增長速度減慢則意味著工業增長速度放緩。據統計,我國39個工業行業中,31個增長速度在減弱;31個省份里有23個省份工業增長速度放緩,如廣東省今年的加工貿易就回落了33.3%。
姚景源認為,在我國內部消費力不足而必須依靠出口保持經濟增長的背景下,緩解出口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
要對中國經濟樹立信心
姚景源指出,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出現“越往南越困難”的現狀,這足以說明“不是中國經濟出現了問題,而是美國經濟、世界經濟出現問題”,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好的,應該對其有充分的信心。
姚景源用16個字概括了中國經濟的現狀:“增長較快,結構趨優,效益優先,民生改善”。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10.4%,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經濟結構也正朝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
姚景源說,目前支撐中國經濟的基本力量沒有改變,仍然是工業化,且發展速度非常快。他舉例說,我國生產的汽車總量從100萬輛到200萬輛用了8年時間,從200萬輛到300萬輛用了3年時間,從300萬輛到400萬輛只用了1年時間,今年已經接近1000萬輛。而一個汽車行業能拉動156個行業的發展。
“現在中國的經濟不是基本面的問題,而是信心的問題,”姚景源說,目前中國的外匯儲量已達19056億元,居世界第一位,“今年中國控制物價問題不大,要對中國經濟樹立信心。”
對經濟下行不可掉以輕心
雖然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但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中國經濟的困難也不可忽視。對此,姚景源著重指出:“對經濟下行現象不可掉以輕心。”
姚景源說,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10.4%,其中第一季度10.6%,二季度10.1%。而據目前統計,三季度經濟增長量很有可能在9%左右,如果不采取措施,四季度可能就要到8%。因此,“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將會成為后半年的經濟指導方針。
如何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姚景源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第二產業支撐,第一產業糧食的供給60%靠農民散養,第三產業也只有41%,低于全世界51%的平均數,其次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過于粗放。因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動力所在:“金融危機一方面也是好事,因為它能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姚景源說。(崔潔 張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