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經過改革開放30年,我國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基本實現了由工農業為主向一、二、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的轉變,現代經濟的結構性特征越來越明顯。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從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3%,下降了16.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由47.9%上升為48.6%,上升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由23.9%上升為40.1%,上升16.2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0.8%
1979—2007年,我國第一產業年均增長4.6%,第二產業增長11.4%,第三產業增長10.8%。伴隨著經濟結構的大調整,70%的就業人口從事農業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07年的40.8%,第二產業就業人口所占比重由17.3%上升至26.8%,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所占比重由12.2%上升至32.4%。
服務業的大發展,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最鮮明的特征。交通運輸、批零貿易、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79—2007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了14.4倍,占GDP的比重由5.0%上升至5.9%。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了12.6倍,占GDP的比重由6.6%上升至7.3%。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旅游等一大批現代服務業呈加速發展態勢,1979—2007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了30倍,在GDP中所占比重由1.9%上升為4.4%,提高了2.5個百分點。國際旅游收入由2.6億美元增加到419.2億美元,增長了160倍,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至第五位。
工農業全面發展
農業內部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了由以糧為綱的單一結構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的轉變。種植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80%下降為2007年的50.4%,林、牧、漁業所占比重明顯提升。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進展明顯,1979至2007年,棉花產量增長2.5倍,油料產量增長3.9倍,糖料產量增長4.1倍,水果產量增長26.6倍。
工業經濟結構明顯升級,基本實現由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程度高、門類單一的結構向勞動密集、技術密集、門類齊全的發展格局轉變。經過30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分工明確、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85年的2.9%提高到2007年的9.7%。家用冰箱、空調器、洗衣機、汽車、微型計算機、移動通信手持機等許多產品從無到有或由少變多,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而且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供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