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刺激消費還不夠
然而,在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十項措施中,盡管民生大單不少,但直接針對消費的并不多。一些專家坦言,“民生保障等內容還是比較少”。
本次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即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等標準。
其次,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
輿論認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可以增加居民收入,進而直接促進城鎮居民消費。盡管人們對此呼聲很高,甚至有人認為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應該從現在的2000元直接提高到8000元。但是這一能夠直接拉動消費的措施,目前并沒有直接列入政策調整的內容。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4萬億財政刺激方案中,目前還沒有針對社保的整體方案和細化標準,“社保標準屬地化,國家只是提出這個要求,各地分頭去落實。”他說,“政府能做的只是中央這個大盤子,這個由發改委去做,現在還沒有出來。”
社會保障與民生、消費密切相關,此前人們寄望甚高,但目前尚無信息表明,本次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為此投入多少。
由于社保缺位,中國總儲蓄額約占GDP的60%,消費能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在出口和出口受限的情況下,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沒能得到應有的體現。
高度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在持續了30年之后,目前已經難以為繼。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這一輪的危機是結構性危機,是最近十年全球經濟模式的一種反思。也就是說美國只消費,中國只儲蓄和投資,這樣一種搭配的經濟模式,造成全球經濟越來越失衡,越來越嚴重,最后只能以一種危機的方式來調節。
“要保證投資效益”
“要通過投資來達到收益性,不僅僅要考慮怎么通過投資渠道花錢出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東華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財政刺激方案“要保證投資效益,比如,鐵路、公路,一些好的項目收益性都是很好的,我們要達到以債養債的目的,而不是簡單地花錢。”
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認為,明年計劃完成的6000億元鐵路基建投資規模,需要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估計對GDP的拉動可以達到1.5個百分點。
“擴大內需,鐵路先行,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戰略室副主任王元京認為,國際國內、地區之間、產業之間,都會因為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擴張而產生新的交換,“鐵路可以解決當前的瓶頸問題,包括中間品和下游產品之間的聯系。”他說。
王元京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的產業結構是“中間大,兩頭小”,“中間品生產能力超前,尤其是鋼鐵、水泥等非常強,以前是靠出口來平衡的,現在就要靠內需。”他認為,政府舉措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等,從戰略上衡量,都是和整個產業結構調整有關系。
“現在,還是要靠縮小差距、擴大城市化率,通過社保等改善人們的消費條件,然后再拉動這方面的消費。”王元京認為,這個過程的傳導具有周期性,需要有相當的時間,“中間品行業可以拉動民生和基礎設施,為消費創造條件。”
以保障性住房為例,未來三年每年住房保障投資3000億元,可以帶動上下游投資3000億元,還可以創造200萬~300萬個就業崗位。未來三年的9000億元住房保障投資,可以拉動4.5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和6.75萬億元的GDP。
相比之下,社保等長效機制并不能很快產生經濟效益,而且積重難返,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其投入的現實考量。劉立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真正能保的也就是百分之零點幾的人,像公務員等,這樣社保投入就是泥牛入海。”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4萬億元財政刺激方案,有助于確保中國經濟維持8%至9%的較快增速,“如同溫家寶總理所言,中國通過采取積極措施確保自身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這已經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林毅夫11日晚間在針對亞洲媒體的小型電話會議上如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