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終于爆發。
11月9日晚,中國政府宣布促進經濟發展的十條措施,擬到2010年政府投入4萬億元振興經濟。這一招技驚全球,《紐約時報》評論說,在全球都在推遲重大基礎建設項目之時,這一方案將有助于對抗全球經濟減緩的影響。
11月10日上午,A股高開后稍作整理,即向上沖擊,上證綜指當天上漲7.3%;受到A股市場的利好影響,亞太股市大幅走高,東京日經225指數上漲5.8%,香港恒生指數上漲4.13%,倫敦、法蘭克福股市也出現了上漲。來自中國的好消息還推動國際原油期貨上漲5%。有色金屬中的銅上漲10%、鎳上漲13%、鋅上漲7%。
當天沒有人清楚4萬億投資的具體分布情況,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中央提出在今年四季度緊急新增1000億投資額度,要求投資要“快、重、準、實”。先知先覺的地方政府要員、地方企業包括民營企業迅速向國家發改委所在地——北京市西城區月壇街38號集結,趕赴這場千億元盛宴。
“我們這次準備了幾個能源化工項目,已經上報上去了。”12日下午,Camco國際碳資產信息公司項目助理蔡璐平在發改委門口對記者興奮地說,“估計申請的CDM項目問題不大。”
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這樣靈敏的反應,甚至還有人對明后兩年4萬億的政府投資計劃心存疑慮,最大的問題是蛋糕怎么切分?錢從哪里來?將投向哪里?民間能得到什么好處?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研究室主任張曉晶12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4萬億投資只是國務院初步進行的規劃,具體的細節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討論。政府搞建設需要擴大財政赤字,明年兩會可能要審議巨額國債的發行。”
4萬億尚未被解讀清楚之時,一個更大的計劃已經被激活。
11月12日,廣東省政府會議提出在2009年完成1.3萬億的全社會投資;山東省出臺了8000億全社會投資的計劃;與地方政府比賽的還有部委,建設部提出9000億解決社會保障住房;鐵道部提出投資2萬億加快通道建設……
按照這樣的振興計劃,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4萬億將可能帶動全社會更多的投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出臺的投資計劃已經遠超4萬億元;而這也暗合了國際的慣例,按照1:3的乘數效應,4萬億的政府投資將帶動12萬億的社會投資,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13日更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情況可能比國際慣例更好。”
股市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正在顯現,當民間還在對4萬億持觀望狀態的時候,A股市場已經被點燃。著名財經評論家水皮預測,如果大小非二次發售細則能配合出臺,不排除“5·19”再次上演。如此,那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將被啟動,那這一次的經濟振興計劃將更有保證。
一場拯救中國經濟的大戲拉開帷幕。
面對4萬億就一個字:搶
國家發改委成為焦點。
發改委所在的北京三里河地區,從各省擁進京城的地方官員,擠爆三里河賓館、酒店,有的實在找不到附近的地方,胡同的地下室也將就了。
進京來“跑部”的,除了各地的發改委、招商局官員,還有企業界人士甚至中介。這些人大多風塵仆仆,不少人捧著一摞厚厚的文件,不少人衣裝單薄明顯是從南方過來的。記者統計發現,從12日下午2點到5點半,進出發改委的人超過300人。
“日程排得滿滿的,周末也要加班,根本沒有時間接待記者。”12日下午,發改委新聞中心主任周清根本不允許記者多說一句話。
而在發改委二十多平米的傳達室,3個登記人員忙得不可開交,旁邊大門3名保安嚴查出入憑證,據說這兩個地方平時只有1人把守。發改委傳達室工作人員說,登記辦事的人員最多的是,投資司、社會司、農經司和環資司。
“每天都加班加點,各種會議密集地開。”發改委投資司官員告訴記者,發改委幾乎所有司局都在忙“這1000億元”花出去的事。用發改委主任張平在11月10日京西賓館舉行的緊急會議上的話來說,發改委各部門正在“夜以繼日”地加速完成具體的分配方案。
記者通過3天的走訪采訪獲悉,千億投資計劃目前已大致分配到農業部、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和衛生部等11個部委。據悉,1000億投資去向主要包括農林水、保障性住房及環保領域,其中農林水方面約500億,保障性住房、環保等其他部門分配約500億。
與1000億的計劃相比,明后兩年的4萬億更令人關注。據可靠消息稱,這4萬億投資,除了中央可能發行的國債之外,地方投資部分,或由地方財政、地方債和國有銀行專項低息貸款組成。記者獲悉,4萬億大盤子初步框架是,明后兩年各增發中央長期建設國債5000億,兩年共增發國債1萬億,其余由地方財政、地方債和國有銀行專項低息貸款組成。
事實上,4萬億均由中央、地方各級政府承擔。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11日接受港澳媒體采訪時表示,4萬億元投資中,其中有1萬億元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資的,同時也要帶動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貸款等多元投資。
發改委投資司官員對媒體表示:“經濟發達省市,每年地方財政投資都多達1000億規模。”兩年4萬億,實際上只是在原來的規模上擴大一倍多一點。地方缺的不是錢,而是過去沒有辦法立項。中央的決策實際上充分考慮了地方的能力。
當然,除中央和地方政府發揮財政力量外,國有銀行和國有政策性銀行也將是4萬億中的組成部分。11日央行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央行近期將指導政策性銀行在年底前再追加貸款1000億元,以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及農副產品收購。12日,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表示,要在年底前確保新增發放400億元人民幣貸款。農業發展銀行則表示,今年年底前新增貸款額度約為350億元。
激活12萬億投資
4萬億的賬目尚未算清楚,更大的投資計劃已經在產生之中。
這些巨大的投資計劃讓人感到了一絲疑慮,以廣東為例,2009年就要完成1.3萬億的投資,那兩年豈不是要完成2萬多億,如果這樣計算,那全社會的投資就遠不止4萬億,到底是誰算錯了?
“實際上誰也沒有算錯,按照國際慣例,4萬億政府投入,將帶動整個社會12萬億投資效應。”呂隨啟向《華夏時報》記者解釋說,而這正是政府希望看到的情況,只有帶動社會投資大幅增長,才能刺激全社會的經濟健康發展,政府的投資才能真正富民,人民手中有了錢,才敢消費,刺激內需才落到了實處。
民間投資能否啟動,實際是問題的關鍵。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王宗越先生態度積極,他說:“新能源產業是這一輪積極財政政策的直接受益方,公司和大部分高新區的企業向市級政府呈報正在運行的項目,這些項目將獲得政府的財政補貼。”
除了財政補貼,民間投資的另一個資金來源是向銀行貸款。這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對投資要有信心,二是要在銀行貸到款。國家出臺4萬億的政府投資計劃,作用之一就是為民間投資提供信心保證和項目配套以及衍生業務,天津市海燕電線電纜公司總經理王洪慶在電話那頭有感而發:“2008年以來房地產企業開工不足,我們公司的業績明顯受影響。四季度政府的投資額在加大,主要集中在基建設施,可能緩解我們電纜銷售的困難。”
在發改委跑項目來自新疆的高先生也告訴記者:“資金上的投入主要還是靠企業自身,但是有國家審批在手,向銀行貸款就能開綠燈。”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銀行的錢從哪里來,有業內人士表示,大幅降低存款準備金就是一個可以采納的途徑,在1999年3月21日,中央銀行就曾經將存款準備金從13%下調到8%,如果此次也能下調3-5個百分點,那商業銀行的錢就會大幅增加,支持地方完成數萬億元的投資就不在話下。交通銀行研究部12日就對外稱,預計2009年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增量為4萬億左右。
民間投資能否被帶動,大型民企的帶頭作用很重要。與1998年不同的是民營企業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許多大型的民營企業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信心。但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民營企業已經率先動作。本報近期報道的萬達集團就率先在成都拿地,準備投入100億大搞地產項目。這樣的動作當然會被地方政府列入優先支持的項目。
而在此次振興計劃提出以后,不少企業已經開始緊急行動起來,新希望、力帆集團、萬向集團等都在積極尋找與政策的銜接點,爭取在這次經濟振興計劃中為自己的企業尋找新的增長點。更多的民營企業則正在了解和認識中,有大民企的帶動,民間投資的啟動可以期待。
“擠出效應”難產
但對目前的4萬億投資持觀望者并不在少數,均瑤集團公司北京代表處高級代表趙榮啟就十分冷靜,他說:“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現在已經是冬天的氣候,我們不做大手筆投入,沒有意向參與政府主導的公共設施建設。”
虎杰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張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四季度1000億的新增投資,主要是將一些在建工程提速,大部分企業感覺不到投資為自己的市場帶來了變化。”
他還不無擔心地表示:“政府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1998年更重視民生,但政策的內核沒有變,10年前的積極財政,民營企業基本沒有參與。擔心這一次政府投資如果不配合制度變革,民營企業將在一輪經濟增長過后繼續被邊緣化,經濟結構更加扭曲。”
實際上,這樣的擔心在1998年的經濟振興計劃出臺后就有反映,當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對“擠出效應”的擔憂。所謂“擠出效應”是指由于政府通過向企業、居民和商業銀行借款來實行擴張性政策,引發對有限信貸資金的競爭,導致民間部門投資減少。它將使政府擴張性財政支出的效應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被抵消。
這樣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但是對比1998年時的情況,目前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一次國家的投資半數放在民生建設上,這些民生的建設實際上完全可以有民營企業的參與,比如社會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民營地產商就可以參與。就連張寅也承認“在大幅度的投資中,政策調整的空間很大,比如對醫療衛生的投入,重點放在醫院,打破固有模式,引入民間資本,增加公共產品供給,看病的價格自然會下降。給農村醫療建設以政策優惠,大量的農村醫院出現,對于患者以及大量需要就業的醫學院學生都是福音”。
發改委投資研究所張漢亞研究員更表示:“四季度新增的政府投資,包括鐵路、國道、農村公路建設,還有水利工程、環保項目等等,都是公益性和半公益性的項目,政府一個重要目的,是迅速擴大基建工人的就業。明年的城際線路投資、醫院和學校校舍的建設,在適合盈利的條件下,社會資本可以進入甚至主導投資。”
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已經在提前反映這一利好。水皮表示,雖然巨大的投資會有3到6個月的滯后效應,但是股市的見底也一般會領先實體經濟這樣一個時段。雖然對股市反轉還需慎言,但是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成都的股市投資者劉先生就認為,別小看了股市的作用,一旦股市回暖,股市的再融資作用就能充分體現,企業融了資必然投入新項目;股民掙了錢,就敢消費,刺激內需才能落到實處;內需激活了,企業日子好過了,大家的飯碗才能保住。4萬億的政府投資給大家帶來的是收入的提高和工作的穩定,絕對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