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高能源價格政策已迫在眉睫,而一個以重點在于治本的成品油定價體制改革新案已經敲定
接軌國際契機來否?
國際油價在今年接連不斷“發威”沖躍150美元大關后,近期出現了急劇回落的相反走勢。
上周,紐約10月份原油期貨曾最低跌至105.57美元,為4月4日以來最低。而目前國際油價盡管已恢復到每桶110美元以上,但與7月11日創下的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相比已下跌近25%。
颶風“古斯塔夫”被看成了此番國際油價快速下跌的催化劑。而正當業界對國際油價急劇回落是暫時現象還是徹底轉向爭論不休之時,國內媒體紛紛把目光轉移到中國能源價格機制改革上。
上個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出席“中國能源狀況和國際合作”會上表示,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變化,應該根據北京奧運會后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情況,以及國內外的能源狀況作出調整。而這番講話是他兼任國家能源局局長以來對中國油價調整與改革發出最強烈的一次信號。
對即將出現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上調,一些權威投資機構預測,調價幅度可能不會高于今年6月的16%-18%。那一次上調,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每噸各提高1000元,而上調前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大幅度上漲,基本保持在100美元上下。
近兩年來,每當國家發改委下發“調價”通知時,無不都在強調“為解決國內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加劇而引發的激烈的供求矛盾”這一初衷。而事實上,每一次單純的成品油價格調整,早已成為權宜之計,中國石油已到了無法承受之重的地步。
從1998年起,中國開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當時定下兩個目標:一是與國際油價接軌,二是保持油價穩定。而今回頭來看,在實現這兩個目標上,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不菲的業績,但價改“治本”問題始終未徹底觸及。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能源價格的市場化進程走得太慢太長,即使在今年再次對成品油調價后,與國際價格相比,中國能源價格還低很多。而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格局,我們維持這一價格“洼地”并不利于中國整體經濟的長期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穩健的改革步伐比“一步到位”更符合國情的指導思想統領下,中國推進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也貽誤了不少好時機?!霸趪H油價三四十美元之時,我們沒有出手;當國際油價五六十美元之刻,我們期待回落再出手;在國際油價七八十美元之際,我們猶豫不敢出手?!币晃荒茉磳<胰缡钦f。
有專家指出,每逢談到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時,政府有關部門對外總稱“擇機出臺”。而就是這四個大字讓中國現在不得不在通脹壓力如此高的時候來實施能源價格的改革與調整。
重拳出擊不再貽誤
事實上,當今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全球化的需要,而決不是尋找一個時機的簡單問題。
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認為,能源價格的扭曲已經給中國的能源利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帶來了嚴峻的考驗。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國內能源資源稀缺、國際能源供需緊張程度的石油價格,必須盡快調整過來。
作為當今全球第二大石油凈進口國,中國2007年進口石油總量已達到1.968億噸。從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中國的石油進口量每年遞增1000萬噸左右且逐年加大。
對于一個目前已成為石油消費絕對水平上的二號大國,中國若想維持原有的能源低價策略,效仿當年美國低能源價格政策,恐怕是難以為繼的。因為國民總體情況是相差的太不一樣了。
眾所周知,由于美國的低能源價格的政策,其油價長期以來比歐洲、日本的價格低一大塊,由此導致美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比日本、歐洲的人均能源消費相差將近一倍。而折合各種能源,歐洲人均消費為4噸標準油,美國人均消費為8噸標準油。
專家坦言,按照該人均能源消費標準,中國非但無法效仿美國,也來不及學習歐洲、日本。因為即便按照歐洲、日本的人均能源消費來計算,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把全世界的石油一半來供給都還不夠。
當前,中國實行一個高能源價格政策已迫在眉睫,而一個以重點在于治本的中國成品油定價體制改革新案已經敲定。據有關人士披露,將依據綜合發展情況,有望在今年年內導入全面實施。
據了解,此次中國成品油價格改革,國務院高層明確要求政府部門應該在能源價格改革中更為積極主動,而不是步步都被市場和企業逼著走。改革要著眼于根本,徹底理順體制關系。
有專家分析認為,此次中國成品油價格改革的具體方案,無疑將涉及原油和成品油這兩大塊。而此前國內原油已經接軌,無非這次要“無縫”接軌。至于成品油則可能有控制地與國際接軌。
對國際油價走勢,沒有任何一個權威機構能夠精確地計算。據市場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初時,國際油價在為90至100美元區間,數月后它飆升到140至150美元區位,目前國際油價回落在110美元上下。
嚴峻的能源市場環境,往往是協調各方利益,推動能源價格改革實現突破的機會。面對此,期待中國拿出更大的勇氣面對成品油價格改革。 (記者周勇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