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與中國議價漲幅
□本報記者 董文勝
相對于力拓與中國鋼廠談判的“刀槍舌劍”,力拓與歐洲鋼廠的談判顯得和風細雨。不過,最終的結果卻是歐洲鋼廠坐收“漁利”。消息人士透露,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已與歐洲鋼廠達成今年度鐵礦石漲幅71%的合同價格,所接受的價格漲幅低于他們先前與亞洲達成的漲幅,而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與安賽樂米塔爾早前確定的卡拉加斯粉礦漲71%是一致的。
今年2月份,淡水河谷與歐洲及亞洲鋼廠達成價格協議,優質卡拉加斯粉礦漲71%,伊塔比拉粉礦漲65%。而必和必拓和力拓前不久剛剛結束與亞洲鋼廠的礦價談判,塊礦漲96.5%,粉礦漲79.88%,大大高于淡水河谷公司與亞洲鋼廠達成的價格漲幅。
歐洲鋼廠坐收“漁利”
力拓的新聞發言人也曾公開表示,與歐洲鋼廠談判考慮到了海運費價格的變動,不過,該發言人沒有公布具體的談判結果。
我的鋼鐵研究員徐向春認為,歐洲鋼廠肯定不會接受力拓先前與中國鋼廠達成的漲價協議,因為與中國相比,歐洲有運距優勢。不過,反過來看,與歐洲相比,中國到巴西也有運距優勢。但最終結果是,歐洲鋼廠與力拓、必和必拓達成了與巴西同樣的漲價結果。這對亞洲鋼廠包括中國鋼廠來說,這樣的談判結果是不公平的。力拓是在濫用自己在鐵礦石供應領域的優勢地位。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必和必拓向歐洲的鐵礦石發貨量僅為其2%,而力拓向歐洲的發貨量不足1%。這可能是必和必拓、力拓與歐洲鋼廠妥協的原因。
中方談判原則已被擊穿
“我們絕不允許在鐵礦石談判中,出現專門針對中國鋼廠的中國價格。”此前,中鋼協一位負責人曾經這樣表達對中澳鐵礦石談判的底線。當歐洲鋼廠與澳方達成低于中國漲幅(盡管稱之為亞洲價格)的協議時,這個底線事實上已被擊穿。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鋼廠與力拓達成的漲幅協議與“城下之盟”沒什么區別。
中國鋼廠與力拓的談判為什么會這樣被動呢?
該人士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對鋼鐵行業的發展規劃過于保守,低估了對鐵礦石等原料的需求。而實際上,中國各地鋼廠通常是先上項目后審批。甚至,項目投產了也不上報。最終的結果是中國的鋼產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3000萬噸的龐大數字,發展到2007年4.89億噸的天文數字。鋼鐵行業超預期的發展導致了鐵礦石供應的緊張。在供求關系偏緊的情況下,中國鋼廠只能接受大幅漲價,別無選擇。
而一位宏觀經濟學者則認為,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分析缺乏戰略眼光,對資源性產品的獲取方面局限于產業思維,很少使用金融杠桿等手段,使中國鋼廠在談判中處于下風,毫無還手之力。
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胡凱表示,今年的全球鐵礦石出現了巴西價格、歐洲價格與必和必拓、力拓價格以及淡水河谷價格,即“一個市場、兩種價格,一個礦山兩種價格”。明年的鐵礦石談判可能變得更為復雜、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