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拍攝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場(“鳥巢”)夜景。新華社記者 張 越攝
新華網北京7月15日電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步伐越來越近,“鳥巢”“水立方”等一批造型獨特、充滿想像力的奧運場館日益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而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眾多的北京奧運場館也成為節能降耗、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典范。
典型的節水工程:“鳥巢”供水70%將使用中水
北京水資源匱乏,節約用水、循環利用是每個奧運場館的共同任務。從設計之初,北京奧組委就對奧運場館的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北京奧運會的主場館國家體育場“鳥巢”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節水工程。
北京城建國家體育場工程總承包部總工程師李久林告訴記者,“鳥巢”70%的供水將使用中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雨水。這些再次回收利用的水不僅可以用于比賽跑道的沖洗,還用于場館的室外綠化。
通過“鳥巢”的雨洪回用系統,可將建筑屋面、比賽場及周邊地區2萬多平方米的雨水收集起來,集中在總容積為1.2萬立方米的水池中,經過石英砂過濾、超濾膜過濾和納濾膜過濾三道處理工藝,對雨水進行深化處理,可以滿足“鳥巢”至少50%的用水需求。
而如同藍色氣泡般的“水立方”,整體嚴格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充分考慮了建筑節能、環保建材使用和水資源保護。
據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孫洪莊介紹,“水立方”采用了大量專門措施降低自來水消耗,減少廢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萬噸、洗浴廢水7萬噸、游泳池用水6萬噸。建筑物所需的綠化、冷卻塔補水、護城河補水、沖廁、沖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過廢水回用解決,每年可減少廢水排放量14萬噸。
在奧運場館建設過程中,綠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貫穿始終,而節水僅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獨特的示范作用:奧運場館廣泛使用新能源
奧運村的新型太陽能熱水器,北京大學體育館的地源熱泵,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的海水源熱泵……眾多的北京奧運會場館,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新能源。
在國家體育館的屋頂和南立面的玻璃幕墻中,安裝了100千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在奧運會期間,國家體育館將利用這些電能為地下車庫供電。賽后,這里的電能將并入普通電網,不僅為整幢體育館供電,還能為普通市民家庭供電。
而在朝陽公園沙灘排球場采用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則顯得更加精巧。它可隨著不同時段太陽光線的轉移,隨時變換電池的旋轉角度,從而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陽能。
在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里使用了148套8米長的先進的光導管照明系統,是所有奧運場館中使用最多的。據介紹,這些光導管可將80%的太陽光傳導到場館內部。經測試,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它采集的光線能滿足體育訓練和學生上課的要求,室內基本可以不用開燈,大大降低了場館的能耗。光導管在白天采集光源照亮室內,晚上則可以將室內的燈光通過屋頂的采光罩傳出,起到美化夜景的效果。
創新中節約能源:會“呼吸”的體育場館
炎炎夏日里,當觀眾走進北京射擊館,立刻會感到絲絲涼意。這不是空調的作用,而是由于射擊館采用了生態型呼吸式遮陽幕墻,實現對建筑通風換氣的全智能自動控制,使室內冬暖夏涼,極大地減少了空調制冷和取暖的耗能。
所謂呼吸式幕墻,就是指在外層幕墻與樓面之間設置鋁合金開窗,外側幕墻上下兩端分別設置了通風口。上面為進風口、下面為出風口。在雙層幕墻之間安裝溫度感應裝置,可以根據溫度的變化,把冷風和熱風與室內空氣進行交換,實現自然通風對流。有了這層呼吸式幕墻,射擊館就像是被包在一個“保溫膜”里,可以利用室外自然風調節室內溫度。
奧林匹克公園內的網球中心同樣也是一個會“呼吸”的體育場。它在國際上首次引進賽場自然通風的設計理念,巧妙地解決了賽場高溫的問題。據介紹,網球場內的12個“花瓣”形觀眾席上,設計了一些吸收自然風的處理設備,通過館內循環設施,從賽場周圍的風口向場地送風,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場地溫度5攝氏度左右,使觀眾席上的高溫也得到相應緩解。另外,主賽場觀眾看臺外墻上,布滿了白色的網眼板,這些網眼中藏著能吸收自然風的設備,被壓縮后的自然風從看臺底層百葉窗中吹進來,可幫助賽場降溫。
北京奧組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奧運場館將會成為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也將成為節能降耗、可持續發展的標志和樣本。(記者孫曉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