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陸省份已成為服裝企業投資活躍省份,東部地區則開始收縮。資料圖片 |
[警惕新一輪產業轉移污染中西部]
我國東部地區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大戶”,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加工貿易政策收緊……
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成品油價格居高不下、煤電油運力緊張……
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重重壓力之下,我國東部地區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大戶”,悄然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步伐。
“成本倒逼”激發新一輪產業轉移
“由于招不到工人,公司的5條成型生產線一度縮減至2條。 ”東莞清溪吉興鞋廠的人事部經理向記者介紹。
目前,因勞動力價格偏低等原因,在制造業占工業總產值近89%的國際制造名城東莞,“招工難”的現象日顯突出。
其實,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只是當前沿海一些企業遭遇生存困局的一個方面。今年以來,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成品油價格居高不下,煤電油運力緊張、原材料價格頻漲……中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系列困難和不確定因素,刺痛了加工制造業最為敏感的成本“神經”。
加上一系列促進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的政策出臺,節能減排和勞動合同法陸續實施,環境保護門檻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勞工權益有了強制約束。各種復雜因素累加的高成本,激發了新一輪產業轉移興起。
以勞動密集型的典型行業紡織業為例。紡織服裝業出口依存度達60%的浙江省,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業的利潤率下降3.19%、2.27%、6.18%。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江蘇、浙江、山東等6個省市,紡織行業中三分之二的企業平均利潤只有0.62%。
不僅僅是紡織行業,電子元器件、玩具、陶瓷、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境遇類似。
從歐美到日本,到“亞洲四小龍”,到中國東南沿海,再到中國中西部,世界產業轉移的最初動因都為成本所逼。
改革開放30年來,以東部地區為標志,我國緊緊抓住全球產業跨境轉移的機遇,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引進了數以十萬計的現代化工廠,利用先進技術改造了傳統產業,推動我國工業化進程。目前,東南沿海地區的加工業已在品牌建設、企業管理、資本運作、人才培育、產業配套等方面積累了明顯優勢。但同時,人工成本、土地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正在不斷消失。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產業轉移是很自然的態勢。有效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將土地、資源、勞動力、運輸等敏感成本的生產加工環節有選擇地遷移到成本相對較低或靠近終端市場的地區,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