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要素在產業轉移中更合理配置
為把握正在興起的沿海產業轉移機遇,湖北省決定在三峽大壩下游、緊鄰長江的宜昌市猇亭區建設湖北深圳工業園,依托優勢的電力資源、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和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深圳等地的企業投資落戶。7月3日,首批8個項目在園區內正式開工,61個項目同時簽訂投資協議,投資總額達224.44億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開放型的現代經濟,要求各種生產要素在資源的配置過程中能夠自由、合理地流動。從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優勢和制約因素明顯看出:沿海之長,恰是中西部之短;中西部之長,恰是沿海之不足,雙方取長補短,聯合奮進,就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
“在迎接新一輪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浪潮中,重慶將放棄以‘大進大出’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經濟之路,在承接轉移時,有選擇、有重點地承接部分產業。”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慶育表示。
改革開放初期東部曾經的“海外接單,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產業轉移中演變為“沿海接單,內地加工”。
以紡織產業為例,中國紡織產業的80%以上仍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等東部地區。但據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運行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東部地區生產開始收縮;中部地區產量同比提高了30%左右。河南、湖南、安徽、四川等內陸省份已經成為服裝企業投資活躍省份。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也表明,1月至4月,全國規模以上制造業尤以東北及西南地區發展較快。
“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全球資源,主動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參與軟件等國際項目外包,優化產業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國際品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龔六堂指出。
已形成全國領先的“土地精深化開發招商引資模式”的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在保持先進制造業結構不斷升級的同時,將“二次開發”的重點放在生產性服務業上。上海金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俞標說:“只有順應變化趨勢,否定過去成功的自我,才能突破既有的體制機制和思維定勢。”
基于此輪產業轉移“成本倒逼”特點,產業升級的政策環境日漸成熟。轉移不僅僅是廠房、生產線簡單搬遷,以產業轉移為契機,謀求產業升級十分迫切。
始于降低成本,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在湖南省常德市城區和桃源、澧縣,分別興建陶瓷銷售、展覽、研發中心和現代化的生產線,將常德作為東鵬陶瓷的產銷大本營。
“這個項目,可不是將佛山的生產研發基地簡單地搬遷到常德,而是要借此機會對設備產品進行升級換代。”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明說。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沿海地區已經從初級工業化階段邁入高級工業化階段,而西部內陸地區還處于經濟大開發初期。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研究部部長程偉表示,對于東南部企業來說,產業轉移可以擺脫企業成本不斷上升的“瓶頸”,集中資金進行產業升級,又可以享受到中西部正在蓬勃發展的市場,增強企業競爭實力。而中西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可以以投資迅速拉動經濟增長。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馮曉芳、樊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