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發改委啟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要求部分企業一次調高價格達4%以上的,需24小時內向政府書面報告,光明、蒙牛、伊利以及三鹿四家乳制品企業被列入需申報企業名錄。
發改委話音剛落,牛奶漲價潮再次在全國各地掀起,部分牛奶價格漲幅更逾三成。漲價企業中也包括前述三大乳業巨頭。
“事實上,我們在1月15號之后沒有漲過價,早在去年12月我們就已經決定對一些產品進行提價,并在今年1月1日開始執行。”1月22日,光明乳業(12.10,-0.43,-3.43%)公關經理龔妍奇告訴記者。
據龔妍奇介紹,目前光明的銷售渠道為兩類:一類是商超賣場,這部分渠道在1月15日前已經完成了價格調整;一類是奶站與送奶上門的業務。
在后一類銷售中,由于此前的訂戶是按調價后的標準交款,而在15日相關規定出臺后的訂戶是按照調價前的標準進行,為了公平起見,光明隨后對所有用戶征訂的屬于干預措施內的產品,均采取調價前的標準。因此,此前征收的多出來的費用已經如數退還給用戶,或者暫存作為下個月訂奶的部分費用。
據了解,此次光明產品的漲價幅度大概在11%-15%之間。
而蒙牛新聞發言人趙遠華也告訴記者,蒙牛早在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15日之前就對部分產品做了調價,對于在15日之后還沒有做出價格調整的產品便不再繼續漲價,仍保持原有價格。
趙遠華還表示,蒙牛這次價格調整并不是所有產品,而且各個地區的調整也不相同,例如像特倫蘇這樣的產品價格并無變化。
伊利方面也給予了類似的說法,表示其產品價格的調整肯定是在發改委相關規定出來之前。在此之后的時間內,伊利也沒有任何價格調整的舉措出來。
廣東省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認為,在目前高成本的壓力之下,牛奶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有過幾輪的價格提升,業內原本預計今年4-5月會再有一輪牛奶提價潮,發改委相關措施的出臺可能也正是考慮到這種預期。
趙遠華認為,牛奶價格的上漲,實質是一個回調過程,此前由于競爭激烈等原因,牛奶價格實際是偏低的。她坦言,目前成本對企業壓力仍然很大。
據王丁棉介紹,原材料方面,進口奶粉的價格相比去年同期已經增長了60%-80%。與此同時,包裝材料、人工等費用都漲了不少。“去年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已經有差不多1個百分點的下降,今年會繼續下降,虧損的企業會更多。”
不過,王丁棉認為發改委此次價格干預措施的出臺,首先是階段性的,其次只是要求企業合理提價,并不會對企業造成很大壓力。同時,企業生產成本的壓力并不能單靠提價解決,可以通過結構調整、銷售網絡的適當收縮等多種途徑。
龔妍奇也提醒記者,發改委的調控措施中也提到兩點,一是保證企業正常經營,二是如無正當理由,價格主管部門不得要求經營者虧損經營。
“我們相信國家會充分保證企業的利益。”龔妍奇稱,未來有些成本實在不能承擔的企業會考慮申請提價。
接受采訪的乳品企業都表示,在此前和未來,企業都會通過自身管理成本的節減、產品結構調整等方式來消化部分成本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