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負責人8日稱,國務院于9月末出臺了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確保這些政策和措施在今年年底前落實到位,確保奶農得到政策實惠。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有望使奶業長期受益。
為解決當前奶業面臨的困難,又著眼于現代奶業的長遠發展,上月底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了8項扶持奶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奶牛良種補貼力度;實施后備母牛補貼政策;對奶牛養殖農戶購置牧業機械和擠奶機械給予補貼;完善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撲殺政策;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支持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加強對奶牛養殖農戶的信貸支持;完善奶業產業政策。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奶業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起步,進入新世紀后,發展進入高速增長階段。2006年,奶牛頭數發展到1363萬頭,奶類產量達到3302.5萬噸,人均奶類占有量從7.3公斤增加到25.1公斤。
“但去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奶牛養殖效益大幅下降,部分奶牛養殖戶虧損,個別地區出現宰殺母牛犢現象,已嚴重影響奶業的正常發展及奶業基礎。”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有業內人士分析,整體而言今年牛奶生產行業生產成本整體上漲了10%至20%。
國家發改委這位負責人說,當前要把避免奶業大起大落作為緊迫任務,把中央的政策措施與本地實際緊密結合,狠抓落實,確保奶農得到政策實惠。
中信建投分析師鄭綺表示,由于現階段乳制品行業處于調整時期,乳企紛紛自建養殖場擴大產能,應對原料漲價,此次《意見》突出強調保護奶農利益,可以提高奶農養殖的積極性,從而減輕奶源緊缺和原料奶價格上漲的壓力。
《意見》還明確了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其中包括加強良種繁育和推廣,提高奶牛生產水平;推進養殖方式轉變,提高原料奶質量;積極發展產業化經營,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價機制;優化奶業布局,提高企業素質;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和標識制度,規范市場秩序,依法加強監管,及時查處低價傾銷等惡性競爭行為;引導乳品消費,開拓奶業市場。
鄭綺表示,《意見》加大了對原料奶市場監管力度,將加強良種繁育和推廣,推進養殖方式轉變,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和標識制度等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點任務,這些措施可以提高我國原料奶質量,為相關產品的開發以及整個行業鏈條的發展帶來長期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