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物價上漲與通脹壓力問題成為人們集中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臨近元旦、春節兩大節假日的購物高峰時段更為敏感,物價的漲跌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那么物價上漲究竟有哪些主要因素,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如何,如何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呢?
資深統計專家梁達認為,當前的物價上漲既有成本推動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動的因素,其中成本推動為主,更有輸入型的因素。這里他特別強調了需要防止輸入型通脹壓力的釋放問題。這是因為我國已經進入重化工業階段,與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經濟增長對能源和原油的依賴程度明顯增加,資源類產品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正在積聚;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全球流動性過剩、美元貶值、部分農產品主產國減產及世界生物燃料產業迅速發展增加糧食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產品進口大幅度增加帶來了通脹壓力;而且,資源型產品和農產品價格將呈現長期的趨勢性上漲。
其實,通貨膨脹壓力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已經越來越明顯,不僅普通老百姓在現實生活中切實感受到了物價上漲的壓力,就是國家統計局的物價統計也在不斷升高。徐明棋研究員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目前結構性商品價格上漲對民生不利,因為上漲幅度比較大的食品恰恰是他們每天生活的必需品,占整個支出的比重比較大。如果物價全面上漲超過5%,但是食品價格上漲低于10%的話,老百姓所受到的沖擊反而要小。所以,不應讓這種不利于民生的物價上漲結構持續下去。兩位專家不同的角度的深入分析和建議措施讀來頗有啟示。
梁達:資源型產品和農產品價格將長期呈趨勢性上漲
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最重要的目標,首推防止結構性漲價演變成全面性的通脹,我們至少面臨三方面的通脹壓力:不僅要面臨由經濟持續增長引起的需求拉動型通脹,由糧食及能源價格上漲產生的成本推動型通脹,更要面臨由國際油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人民幣升值以及外匯儲備大幅增加產生流動性過剩引起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我們在努力降低前兩種壓力的同時,需要防止第三種壓力的釋放.......
徐明棋:結構性物價上漲的不對稱影響也不能忽視
物價上漲幅度最大的是食品,這種結構性商品價格上漲,對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是十分大的。因此,我們要防止物價全面上漲,同時也不能忽視這種不利于普通老百姓的物價上漲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