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在12月15日召開的“2008中國經濟形勢解析高層報告會”上表示,明年我國經濟總供求關系可能發生轉變,即從總體供求平衡、局部產能不足,轉變為總體供求平衡、局部產能過剩。
張玉臺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五個方面。首先,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平穩增長,投資反彈壓力加大。今年1-10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9%,增速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各月份增速也比較平穩,但仍然處于高位。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從5月份的6.1%上升到10月份的26.5%,逐月提高。由于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先行指標,它的增長必將推高后續的投資增速,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壓力加大。人民銀行開展的調查也顯示,第3季度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景氣指數達到10年來的最高值,顯示出企業內在投資沖動仍然較強。
其次,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需求旺盛。今年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105億元,同比增長18.8%;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16.4%,是1997年以來的最高名義增長率。消費的增長主要歸因于城鄉居民收入和就業的增長。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4.8%,高于上年同期3.4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100萬人。
再次,國際收支順差繼續擴大,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今年1-10月份,全國進出口順差達212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9%,超過2006年全年1775億美元的順差總額,國際收支失衡問題更加嚴重;全國實際利用外資539.95億美元,同比增長11.15%。國際收支順差的持續擴大,導致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不僅增加了央行貨幣政策的操作難度,也增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已接近5%。
第四,居民消費價格存在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今年2月份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呈現出較快上漲態勢。11月份當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了6.9%,1-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6%,預計全年漲幅將超過4.5%。食品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權重較大,約占1/3左右,食品價格的上漲直接推高了消費價格。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6.9%的漲幅中,食品的貢獻超過5個百分點。由于國內貨幣供給增長較快,居民消費持續旺盛,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壓力很大,居民消費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加大。
第五,資金流動性過剩仍然比較突出,資產價格上漲過快。資金流動性過剩對實體經濟將產生擴張性影響,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同時對虛擬經濟,特別是對股市健康發展存在較大威脅。今年以來,消費物價水平呈上升態勢,再考慮征收利息稅的因素,實際存款利率已為負值,這導致社會資金成本偏低,金融產品需求旺盛,這容易引起資產價格過度上漲。2006年三季度以來,股票指數快速上漲,上證指數在10月份一度達到了6124點的歷史高位,目前在5000點左右震蕩整理。與此同時,全國住房價格今年以來也加快上漲。10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5%,漲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1個百分點。
張玉臺說,我國經濟外向度很高,世界經濟走勢與我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很大,這一危機及其后續影響將是影響明年我國經濟運行的重要外部因素。從國內看,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帶動下,總需求和總供給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總供求關系也將保持總體平衡。
張玉臺認為,美國次級債危機增加了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未來世界經濟增長趨緩的可能性較大,但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較小。第一,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可能減弱。次級債危機直接沖擊了美國的房地產業,由此帶來的財富損失將壓縮其國內消費需求,進而引起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受其影響,歐盟、日本經濟也可能減速。
第二,美國經濟一方面受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增長速度可能回落;另一方面,伴隨著美元的貶值,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壓力也在增大。是刺激經濟增長,還是穩定幣值,美國宏觀經濟政策面臨著兩難的困境。
第三,次級債危機影響的范圍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次級債危機可能會從信用等級較低的金融產品向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產品蔓延,使信貸危機繼續在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機構間擴散,放大金融市場的震蕩。包括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在內的基金以及投資銀行受到的沖擊較大,并且波及到了商業銀行,但進一步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第四,市場看跌的預期增強。受美國經濟放緩預期的影響,全球采購經理指數連續下滑;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到2005年11月以來的最低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