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官員昨日透露,今年前7月,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34起,涉案金額約為15.23億美元。同時,目前已有76個國家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應訴反傾銷的國際環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李玲昨日對外表示,今年以來受整體外貿形勢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我國的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
這34起貿易救濟調查包括反傾銷28起、反補貼4起、保障措施2起,與此同時中國還遭受美國“337調查”10起。
目前看來,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數量仍然較多,約占案件總數的60%。從涉案產品看,主要集中于五礦、輕工、機電等我國具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
“今年以來遭遇的反傾銷新發案件有所減少,而反補貼案件大幅增加,涉及知識產權的‘337調查’案件數量明顯增多。”李玲透露,不少國家以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為借口對中國采取措施,預計技術性貿易措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很可能成為影響我國產品出口的主要障礙。
美國從去年11月到今年7月,相繼對中國銅版紙、標準鋼管、薄壁矩形鋼管、復合編織袋和非公路用輪胎發起5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在進行反補貼的調查中,在技術方面和計算方面存在著重大失誤。中方已經多次重申,中方在積極地抗辯,特別是針對美方在反補貼調查當中的嚴重失誤,中方保留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所有權利。
李玲昨日也表示,美方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條件下,開啟反補貼調查并采取反補貼措施,違反了美方自身既定的法院判例,違背了其已經遵循二十多年的不對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適用反補貼的判例,而且也有悖于WTO相關規則,對中國產業界也極不公平。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以來又有挪威、津巴布韋、瑞士等10個國家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迄今共有76個國家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應訴反傾銷的國際環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應國內產業申請,中國調查機關對進口產品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共48起。其中涉及化工產品36起,其他的還涉及鋼鐵、造紙、通訊等產品。經過調查,最終實施反傾銷措施的案件有36起,未采取反傾銷措施的案件9起,目前有3起案件仍在調查中。(陳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