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過快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負面影響顯著
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也成為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第一,房價上漲過快導致居民購房負擔過重,抑制了居民的其他消費。房價上漲過快,不僅加大了物價上漲的壓力,而且也導致了居民購房負擔的日益加重。1998年至2006年,以現價計算的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長10.2%,而現價住宅銷售額的增長卻達到32.6%。
由于預期房地產價格將會繼續大幅上升,許多家庭會抑制其他消費,以積攢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過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顯擠出了工薪階層的消費需求,絕大多數購房者紛紛削減了其他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這嚴重削弱了我國刺激內需的政策效果,成為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障礙之一。
第二,房價上漲過快加劇了地區之間和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目前,我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狀況已經相當嚴重,而房價大幅增長,特別是一些大中城市房價增長過快,意味著財富以貨幣和固定資產的形式向經濟發達、居住環境較好的地區在集聚,在向少數高收入者,特別是投機購房者和房地產商手中集聚。相對而言,大部分居民和經營者的收入和財富則變相縮水,導致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低收入階層居民收入的增長趕不上房價的增長,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下降,許多人被排斥在住房市場之外。由中國人民銀行的2007年1季度問卷調查顯示,與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家庭購房意愿不斷攀升的現狀相比,月收入2000以下的居民購房意愿卻在逐年下降。
第三,房價持續過快上漲最終將導致房價下跌,從而直接威脅金融秩序的安全,進而給國民經濟帶來劇烈震蕩。
第四,高房價推動下的房地產業粗放式經營,是導致我國能源、資源高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家統計局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由價格等因素拉動的住宅建設中,耗用的鋼材占全國鋼材用量的20%,鋼材消耗比發達國家高10%-20%;水泥用量占全國總量的17.6%,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比發達國家多消耗水泥80公斤。住宅建設過程中耗能占總耗能的20%以上,耗水占城市用水的32%,我國既有城鄉住宅建筑總量中節能住宅不足2%。
第五,房價的過快增長會影響城鄉統籌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房價增長過快,增加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成本,抑制了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也削弱了城市化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作用。
第六,房價的過快上漲將帶動城市商務成本的提高,降低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資投入和出口的競爭力。同時,由于高昂的房價加大了居住成本,也阻礙了優秀人才向大城市的聚集,對城市經濟的長期發展不利。
未來房價上漲趨勢仍將難以改變
從長期來看,在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高速城市化的進程中,房價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住房價格的上漲將可能是一個常態。對此,我們應予以高度注意。
首先,從市場需求來看,居民源源不斷的住房需求是房價上行的源動力。住房制度改革已實施10年時間,買房成為消費者的唯一選擇。
雖然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已有多年,但是人口壓力真正減輕至少要在2030年以后。自1998年以來,我國每年以超過2個百分點的速度推進城市化,據估計,在2020年以前,我國的城市化率都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大量人口進城居住和就業,將形成巨大的住房需求。
從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來看,居民消費的重點已經轉向住、行和教育等方面,這將較大幅度地提高住房消費在居民消費中的比例,增加住房消費的總量。
其次,從住房建設成本來看,由于我國目前正處在重化工業化、城市化和消費結構升級階段,生產結構偏重于重工業化,對鋼鐵、水泥、建材等等能源、原材料需求較大,而國際市場初級產品也處于價格上漲階段,這樣就導致了能源、原材料價格漲勢較猛。
房地產業是耗費能源、原材料較多的產業部門,生產成本增大,必然導致價格的提高。
從土地價格來看,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因為城市化、工業化的加速對建設用地的增加,決定了土地增值的必然趨勢,土地作為成本推動房價增長的因素將長期存在。
據對全國32個主要城市的統計調查,地價因素占商品房成本的23%,有些城市低一些,有些城市則高于這一水平。
這就是說房價的將近1/3是由土地價格決定的。隨著土地獲取難度和獲取成本的增加,住房價格上行不可避免。
另外,從國際經驗來看,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住宅需求與人均GDP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一個國家人均GDP在1000-4000美元時,房地產進入高速發展期;當人均GDP進入4000-8000美元時,房地產進入穩定快速增長期。
2006年,我國人均GDP約為1878美元,這就意味著今后相當長時間內我國的住宅產業將處于高速發展和穩定快速增長時期。
要解決房價上漲過快與普通居民購買力不足的矛盾,政府必須堅定宏觀調控和制度改革的決心,確保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能夠不折不扣地得到執行。
只有保證房價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長,才能保證大多數居民安居樂業,才能保障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