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通脹治理
需求偏強使經濟面臨“低燒高熱”危險。
所謂低燒高熱,就是經濟機體已經出現病態運行,但表面熱度不高,以CPI表示的通貨膨脹較為溫和,而經濟的高熱病態集中體現在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迅速攀升,以及資源大量消耗、環境污染惡化、生產安全事故頻發。
全國大多數地區的房屋價格和土地價格也在持續上升。此次調查情況表明,住宅類價格繼續上升。6月份,一類、二類、三類地段普通商品房住宅平均價格分別比上月上升6.5%、4.0%和3.1%。與此同時,中國股市在經歷了接近兩個月時間的低迷后,也出現了明顯的回升勢頭。
資產價格大幅攀升的現象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債、股票、房地產、古董和郵幣卡等資產價格上漲的時間、幅度和具體形式雖然有所差別,但其大幅上漲的趨勢已相當明顯。
在經濟學家們看來,這種“低燒高熱”的危險性甚至超過“高燒高熱”。因為它沒有嚴重的通貨膨脹,看起來正常,因此,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欺騙性,即便覺察到,政府也不易痛下決心加以治理,最后可能演變成經濟危機。這種現象背后的根源在于生產要素價格的扭曲,企業盈利水平和投資回報水平偏高,從而刺激投資過度增長。
這種教訓殷鑒不遠,日本經濟泡沫形成與破滅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年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先是緊盯CPI,無所作為,后來發現資產價格漲幅過大,又突然緊縮貨幣政策,提高利率,使泡沫頃刻間破滅。
中央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措施中,有如下重要內容:在能夠承受的范圍內以加息的方式提高資本價格;著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
有心者早就感到了中國環境保護的力度在加強。環保的效果如何暫且不論,但這至少說明企業的生產成本在提升,那種依靠廉價資源的盈利模式將很快宣告終結。
另外,中國政府對社會保障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正是政府投資從經濟領域轉移到公共產品領域的一個表現。
這些情況表明,中國要素資源價格極端低廉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抑制通脹的方法竟然是治理環境、是提高工人工資、是建立社會保障體制、是提高資源價格,但這恰恰就是中國式的抑制通脹法。(記者 舒眉 發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