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持續維持在高位的外貿順差出現下降。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信息顯示,當月貿易順差68.7億美元,比上月大幅減少168.9億美元,自2006年3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百億美元以下。一季度,累計貿易順差464.4億美元,也低于去年的三、四季度的規模。
外貿順差下降,是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首先,在出口退稅政策方面,自2006年9月15日起,我國大幅度調整了出口退稅率。其中142個稅號的鋼材出口退稅率由11%降至8%;陶瓷、水泥、玻璃、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紡織品、家具、塑料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政策的調整,遏制了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產品的出口,對減少貿易順差起到了積極作用。比如,3月份,未鍛軋鋁出口同比大幅下降40%。其次,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達5%以上,削弱了出口企業的價格競爭優勢。第三,木材等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出口產品成本增加,對相關企業出口產生抑制作用。
盡管3月份外貿順差有所收斂,但實現進出口貿易平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根本上講,中國貿易順差持續較大,既有國內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因素,也有全球產業結構轉移導致的貿易問題。這些情況不發生根本性改變,中國貿易順差還會在一段時間延續。
其一,貿易順差是全球產業轉移的結果。目前,我國已成為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國,以來料加工再出口為主的加工貿易發展迅速,已占據我國外貿的“半壁江山”。而加工貿易是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產生貿易順差。海關統計顯示,3月份,一般貿易逆差29.5億美元,而來料加工貿易順差高達179.3億美元,是當月貿易順差的2.6倍。其二,外貿順差與利用外資額的快速增長密切相關。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已經連續3年保持在600億美元以上的水平;今年一季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58.93億美元,增長11.56%。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全球500強已有480多家在華投資。由于國內市場有限,外資企業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左右。
當然,實現貿易平衡,不能簡單地依靠減少出口,關鍵是要繼續擴大國內需求,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優化出口結構,積極擴大進口。目前,商務部已經取消了1600多種產品的進口許可,還將出臺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進口的政策措施,鼓勵機電產品進口。這些措施有助于中國企業擴大采購國際新產品、新技術,對減少貿易順差將產生一定影響。(杜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