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城市的居民更青睞外資品牌的汽車,但更愿意買國產的護膚品;比起食品的價格,中國人更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除了上海,大部分城市的居民都預計房價還會上漲。昨天,國際著名金融機構瑞士信貸公布了2006年中國消費市場的獨家調查結果。本次調查,瑞信共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沈陽、武漢、成都、西安八大城市的2700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進行了訪問。瑞信已經連續三年對這個課題進行調查。
-主要城市家庭月收入5043元
瑞信中國研究部主管陳昌華指出,2006年盡管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但許多消費者的消費預算和實際支出與上一年度相比都有所下降(除房地產領域)。他認為,這種表面上的矛盾現象是由兩個因素造成的:消費者預期多數消費品,如汽車和電子產品的價格將下降,從而持幣待購;同時個人收入增長相對緩慢。調查發現,個人收入的增速低于GDP、國有企業利潤及政府稅收的增速。只有年輕人的收入增速能與國家經濟的增速保持一致。
根據這份調查,去年中國主要城市家庭平均稅后月收入為5043元人民幣,比2005年5081元的水平略有減少。其中深圳家庭收入最高,為7554元人民幣;北京家庭的平均實際收入為5528元,低于上海的5816元,高于廣州的5383元。
至于個人收入,2006年這八大主要城市的人均稅后月收入為2129元。20至29歲這一年齡段的人過去三年的人均月收入增加了33.6%;30至39歲的人三年來增加了21.6%;40至49歲的中年人增加比例為14%;50至59歲的中老年人的收入三年間只增加了8.9%。
-居民預測房價還要上漲
調查指出,中國的消費者預測房價會上漲3.9%,其中北京居民的預期為上漲5.1%,沈陽居民的預期最高,為7.8%,8個城市中,只有上海居民預測房價會降低2.9%。
在一年內有購房意向的居民中,53%都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水平,23%是首次購房,13%是為了投資,5%的人為了給親人居住。
陳昌華認為,相對于中國人的收入水平,中國的房價應該下降。可目前看來,由于市場上的資金太過充沛,又沒有更多的投資渠道,房價很難降下來。特別是現在自用和投資的需求混合到了一起。大家預計房價漲,就會提早購買新的房子,而不會及時出手舊房,要等個好價錢,市場上需求變大,供應減少,導致推高了房價。政府調控房價會很困難,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