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收鐵礦石出口關稅,引起了中國企業的集體憤怒。但筆者認為,中國鋼企、貿易商必須團結起來堅持“中國聲音”,而不只是流于表面的憤怒,這樣才能迫使印度收回成命。
3月1日起,印度政府突然決定對鐵礦石出口征收300盧比/噸的關稅。由于印度鐵礦石出口大部分流向中國,毫無疑問,該政策矛頭直指中國。
這一幕似曾相識:在2005、2006、2007年連續三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礦業霸頭們變本加厲地漲價,而中國只能忍氣吞聲。不同的是,現今換成了現貨礦供應方在興風作浪。但路子如出一轍,意在逼中國就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前幾回鐵礦石談判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鐵礦石貿易商集中度不高,礦商不能有效聯合,總有廠商中途“變節”,最終讓“中國聲音”一哄而散。
為此,中國交上了昂貴的“學費”。尤其在2006年,寶鋼代表的我國鋼企參與全球鐵礦石的價格談判,最終總體漲價19%的結果與我國開出的底價——下浮10%相去甚遠。
談判中出現“內鬼”是揮之不去的痛楚。在談判的最關鍵時刻,我方兩個不知名的進口商私下與礦商們簽約,成為中方的致命傷。
據了解,目前在國內有超過100家的鐵礦石貿易商。而其他國家比如日本只有10多家,所以不難理解他們在談判中能夠保持步調一致。
眼下的問題是,如何有效抵制印方的無理要求。2006年,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占進口鐵礦石總量的22.92%。照此估算,我國將因此多付5億美元的代價。
中國五礦商會已經代表礦商們表態稱“絕不接受”,上百家國內相關企業也承諾將聯合抵制。我們不希望看到表面的憤怒,而是團結的隊伍、團結的抵抗以及團結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