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逐步升值和紡織品出口退稅下調,中國紡織產品的低成本優勢逐漸削弱,整個行業對外的議價能力下降一系列狀況,建立一個統一的價格指數成為眾望所歸。繼余姚“中國塑料價格指數”和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產生積極影響之后,紡織品價格的話語權需求也擺上了桌面。
中國紡織品價格指數暨盛澤?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專家研討會昨天在吳江盛澤舉行, 來自中國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統計局的官員以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專家學者和紡織行業的企業家齊聚一堂,探討了中國制定紡織品價格指數的必要性,以及盛澤作為中國紡織面料的生產積聚區,編制紡織面料價格指數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與會人士一致認為:價格指數是紡織行業向縱身發展的必經之路 ,價格自律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將有利于中國的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
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竇鈺如介紹說,盡管在頻繁的國際貿易摩擦下,去年中國紡織行業利潤水平仍得以提高,二00六年底,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逾二點五萬億元人民幣。但無論官方民間都并不樂觀,“中國紡織品行業無序、過渡競爭,把價格作為一個主要的競爭手段,中國的紡織品價格戰甚至從國內打到了國外”。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所長助理荊林波也表示,紡織業全球化、微利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加上環保的壓力,紡織行業已然遭遇了瓶頸,堅持傳統的增長模式必然死路一條,傳統的交易平臺應向信息平臺過渡,消除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等現象。
但如何來做以及如何將它做好并延續也顯然是一個尖銳的現實問題。指數介定的準確性,方法、樣本采集的科學性,數據的連續性,與其他市場的聯動以及對海外市場的輻射等等,都顯示出,紡織品價格指數的真正運行發布并不僅僅是臺面上的事。相形之下,與會的企業家更關注這一指數的實用性和指導性,歸根結底,“價格指數不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而是為整個行業服務的”。(楊江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