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02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

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信息產業已成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強調把掌握信息產業核心技術作為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的突破口。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的總體部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體現時代特征,編制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本規劃作為“十一五”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和加強行業管理、組織實施重大工程的依據。

一、“十五”回顧和“十一五”面臨形勢

經過 “十五”的快速發展,我國信息產業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也是信息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加快增長方式轉變,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建設信息產業強國的戰略起步期。

(一)“十五”回顧

“十五”期間,我國信息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05年,全行業完成總收入4.4萬億元,是“九五”末的4.6倍;完成增加值1.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4%提高到7.2%。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主要目標。

電信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市場監管成效顯著,資費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萬億元,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電信網絡;年均新增電話用戶1億戶,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用戶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互聯網上網人數躍居全球第二;全國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27.3%和30%,通電話行政村比重達到97.1%,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基礎運營企業競爭能力不斷提升,增值運營企業隊伍迅速壯大;網絡技術能力大幅提升,為業務創新奠定了良好基礎。

電子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十五”期間,銷售收入由6070億元增長到3.84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由1330億元增長到9000億元;出口額由550億美元增長到2680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35%;五年累計合同利用外資約1000億美元;部分產品產銷量居世界前列;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軟件、集成電路等核心基礎產業迅速發展;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

郵政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郵政法修訂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郵政業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網點設施、網絡能力、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新業務發展迅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整體實力有所增強,經營狀況初步改善,全網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國家無線電管理法制建設取得進展,頻率資源配置和臺站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無線電監測能力明顯增強,有力維護了空中電波秩序,促進了我國無線電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信息產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通信網絡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關鍵基礎設施;電子信息產品和軟件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教育、金融等國民經濟和社會重要領域的應用效果日漸顯著,采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電子簽名法》進入實施階段,電子認證服務管理、信息化培訓等基礎工作有序開展。

但是,影響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依然存在,行業管理和監管體系尚需完善,法制建設亟待加強,核心基礎產業薄弱,創新能力不足,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產業大而不強。

(二)“十一五”面臨的形勢

信息產業仍是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信息產業作為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領域之一,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支撐、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國防現代化的有力保障,已成為衡量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和各國爭奪發展主動權的戰略制高點。優先發展信息產業,提升產業競爭能力是事關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重點。

信息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世界經濟持續發展,信息化建設務實推進,數字電視、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市場應用日趨成熟,全球信息產業進入新發展期。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對我國信息產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內發展環境更加良好,國際國內市場更為廣闊。

國際競爭出現新特點。全球范圍內信息產業的轉移、結構調整和戰略轉型步伐明顯加快。集成電路、軟件、新型元器件等核心基礎產業成為產業競爭的關鍵;跨國公司通過制定技術標準、控制核心技術、加強產業鏈整合,不斷鞏固在全球競爭中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多的國家積極改善環境,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提升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的能力。國際貿易磨擦和知識產權糾紛日益增加,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形勢日趨復雜,競爭壓力不斷加大。

信息技術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高度滲透,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技術進步推動著通信、廣播電視和互聯網不斷升級演進,軟件、集成電路等核心技術水平將再上新臺階。信息技術和業務的創新將使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對于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信息服務業成為產業新的增長引擎。傳統電信業務穩步增長,寬帶和多媒體業務高速發展;傳統的出版、媒體、娛樂等行業網絡化趨勢日益明顯;軟件及相關服務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基于網絡的信息服務不斷擴展和深入,信息服務業將成為推動產業持續發展的新興力量。

二、“十一五”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與發展思路

未來五年,信息產業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的戰略目標,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自主創新,提升競爭能力,完善發展環境,推進戰略轉型,實現電信業、電子信息產業和郵政業的“三個轉變”,加強無線電管理,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為實現信息產業強國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推動電信業向信息服務型轉變。加強電信法制建設,完善監管體系。加強業務創新,改善基礎服務,豐富增值業務,發展互聯網產業。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推進“三網融合”。確保網絡與信息安全,努力提高普遍服務水平。

——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向創新效益型轉變。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壯大核心基礎產業,延伸完善產業鏈,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提高產業競爭能力。

——推動郵政業向現代郵政業轉變。推進體制改革,加強政府監管,完善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發展步伐,推進結構調整,拓展新興業務,保障普遍服務,提高競爭能力,努力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加強無線電集中統一管理。以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為目的,科學配置、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頻率/衛星軌道資源,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保證各種無線電業務的正常開展。

(二)發展目標

主要經濟指標:到2010年,我國信息產業總收入達到10萬億元,年均增長17.6%。其中,電信業收入達到8860億元,年均增長7.6%;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9萬億元,年均增長18%;郵政業收入達到990億元,年均增長8%。到2010年,我國信息產業增加值達到2.6萬億元,年均增長15%,占GDP的比重為10%。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額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

服務水平目標:到2010年,全國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0億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數達到4億戶,普及率30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達到6億戶,普及率45部/百人?;ヂ摼W網民[1]人數達到2億,普及率15%?;緦崿F“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郵政的投遞時限和投遞質量進一步提高,年函件總量達到140億件左右。

創新能力目標: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一批重點領域共性技術開發平臺,全行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集成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有所提高。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通信新業務開發能力不斷提升,涌現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業務品牌,業務專利數不斷增加;軟件、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數字視聽、高性能計算及網絡等關鍵技術研發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產品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果轉化率顯著提高,標準制定的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

競爭能力目標:到2010年,海外電信業務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競爭能力大幅度提升,形成一大批具有競爭活力的增值業務運營企業;軟件、集成電路、新型元器件等電子信息核心產業規模翻兩番,部分關鍵技術實現突破,產業鏈進一步向上游延伸,元器件、材料、專用設備國內配套能力顯著增強,集聚優勢資源,形成一批在全球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產業基地和產業園,以及一批效益突出、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初步形成能夠適應信息產業發展和體制改革的監管模式,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協調發展目標:繼續加強農村和中西部地區通信能力建設,加快形成電信運營業與其上下游合作共贏的產業鏈;依托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基本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差異化發展的產業格局;支持天津濱海新區、海峽西岸信息產業發展;無線電頻率資源配置合理,基本滿足各方需求,各種無線電業務協調發展。

三、主要任務與發展重點

(一)不斷提高綜合信息服務水平

推進電信業務的全面轉型。大力支持服務創新,不斷挖掘固網潛力,創新業務和運營模式,尋求固網發展新突破。以第三代移動通信發展為契機,豐富移動業務,推動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推進計算機與其他信息終端的普及和應用,積極發展固定寬帶多媒體和移動多媒體信息服務,促進寬帶業務的發展,全面提供綜合性信息服務,加快新業務的發展。

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繼續推進“村村通電話”工程,同時努力提高鄉互聯網的接入能力,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的目標。加快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符合市場規律、滿足農村需要的通信發展機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社會應急聯動與綜合服務系統的通信支撐工作,建立和完善應急通信保障機制,提高突發事件中通信保障的快速反應能力。

(二)進一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抓住網絡轉型的機遇,構建覆蓋廣泛、安全可靠、支撐寬帶多媒體以及融合業務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基礎網絡特別是寬帶接入網絡的覆蓋率,城鎮地區基本實現寬帶接入,同時逐步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強國際通信網絡建設,增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適度增加國際通信光纜登陸點。

促進全社會網絡資源的整合利用。充分挖掘現有潛力,提高資源利用率,鼓勵企業通過聯合建設、租用、購并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協調開放緊缺資源。促進全社會網絡資源的整合利用,推進“三網融合”。

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加大對涉及國家通信主權和安全的通信網絡監管力度;完善國家基礎網絡安全保障機制,鼓勵采用衛星通信作為重要通信的備份手段。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平臺的建設,提高對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的發現和處置能力,加大對病毒、黑客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和清查力度。積極推動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基礎設施、網絡信任體系等方面的建設,保障國家通信網絡與信息安全。

(三)大力發展核心基礎產業

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繼續落實和完善產業政策, 推進產業鏈各環節協調發展。優先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業;積極發展集成器件制造(IDM)模式,鼓勵新一代芯片生產線建設,推動現有生產線的技術升級;提升高密度封裝測試能力;增強關鍵設備儀器和基礎材料的開發能力。建立植根于國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壯大軟件產業。推動產業政策法制化,提升自主創新和產業化能力,促進優勢企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做大產業規模。大力發展自主品牌軟件產品和服務;加強軟件企業開發及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高軟件工程化水平;重點支持基礎軟件、行業應用軟件、開發工具、中間件和軟件外包;積極發展網絡游戲、動漫等新興數字內容產業;繼續推動軟件正版化工作。

推動元器件產業結構升級。繼續鞏固我國在傳統元器件領域的優勢,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產業垂直整合,加快新型元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的新型元器件;大力發展自主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等離子顯示器件(PDP)等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鼓勵環保型電子元器件的發展。

提高電子專用材料配套能力。加強與冶金、有色、化工等行業的橫向合作,加大基礎技術研究和產品工藝技術的開發,提高電子材料的本地化水平。重點發展半導體關鍵材料;提高平板顯示器件重要材料的國內配套能力;鼓勵量大面廣電子材料升級換代,發展環保型電子材料。

加快電子專用設備儀器發展。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產用結合,突破部分關鍵技術,縮小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工模具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器件等重大技術裝備;增強新型元器件生產設備、表面貼裝以及支持無鉛工藝整機裝聯設備的產業化能力;圍繞數字視聽、新一代通信產品,加大高性能測試儀器的開發力度。

(四)重點培育新的產業群

推進視聽產業的數字化。完善政策環境,加強共性技術開發和標準研究,促進結構調整,加快視聽產業由模擬向數字化過渡。制定出臺數字電視產業發展政策,繼續推行“機卡分離”技術路線,形成從關鍵配套件到整機較為完整的數字電視產業體系;加快新一代激光視盤技術和產品研發;適時發展數字音頻廣播相關產品。

加速新一代通信產品發展。抓住通信網絡升級換代的契機,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水平,創國際知名品牌,將我國建設成為全球知名的通信產品研發生產基地。重點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寬帶接入、先進光通信以及農村通信產品。

增強計算機與網絡產品的研制能力。鞏固現有整機制造及配套體系優勢,提升產業整體水平,增強高端產品自主研發能力,培育國際知名品牌。重點支持高性能計算機、高端服務器的研制,積極開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生產,加快發展大容量存儲產品。

加快自主信息安全產品的發展。加快制定產業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培育自主產業體系,提高支撐我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強關鍵芯片和軟件的研制和應用,重點發展網絡防護與安全管理、高速密碼與安全傳輸、可信計算與終端保護等關鍵產品。

大力推動應用電子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推動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互動,進一步提高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支撐服務的能力。重點發展金融、汽車、電力、機床、醫療等應用電子產品和裝備。

(五)積極推進產業集聚式發展

加強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建設。加大對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發展的行業指導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相關扶持政策。重點支持產業規模大、研發能力強、骨干企業相對集中的產業基地和產業園發展,集聚當地和外部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圍繞產業鏈核心環節,引導產業垂直整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集約式發展。推動國家產業基地和特色園區成為行業自主創新的主體、“走出去”的服務平臺、強國建設的重要載體。

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差異發展,促進東中西部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積極引導東部發達地區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信息產業帶。有重點、分層次地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產業發展,依托中心城市和重點區域發展特色產業。打破行政區劃局限,率先在長三角地區、京津冀都市圈兩大區域內建立協調互動機制,推進區域協作配套,延伸壯大產業鏈,打造區域品牌。

(六)推動現代郵政業發展

積極促進郵政業的全面發展。加速郵政體制改革,推進郵政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提高企業競爭力;逐步開放郵政速遞市場,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加強服務監督,建立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加強對郵政標志和郵政編碼等郵政公共資源的規范、保護和管理。

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郵政業。加快郵政服務業信息化建設步伐,重點增強信息化對業務拓展和經營管理的支撐能力,提高電子商務的承載能力;加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重視技術的跟蹤研究和引進吸收;加強郵政業標準的研究與推廣,提高郵政標準化水平。

著力提高郵政普遍服務能力。加快郵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優化現代郵政網絡,合理建設郵政服務網點;加快城市住宅信報箱群的建設,鼓勵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適應西部地區發展的郵政服務體系,提高西部郵政服務水平;優化面向農村的郵政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開展直接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連鎖配送業務。

切實加強郵政安全監管。加大對郵政通信安全的專業化管理,完善郵政安全的現代化監管手段,切實保障郵政通信安全。

(七)加強無線電管理

科學制定無線電頻率資源規劃。科學規劃無線電頻率/衛星軌道資源,適時修訂《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促進無線電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滿足全社會對資源的需求;制定資源的戰略儲備規劃和應急使用規劃,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以及管理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提高無線電監管能力。進一步完善無線電管理基礎設施,理順體制,加強集中統一管理,形成科學的管理體系。建立健全保護航空、水上、廣播等重要無線電業務頻率使用安全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無線電干擾查處能力,完善保障國家安全和重大任務的應急預案和協調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和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國際、邊境(界)地區、軍地頻率臺站協調程序。加強頻譜工程與監測技術研究,提高對監管的技術支撐能力。

(八)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設支撐能力

增強信息化裝備的供給能力。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大需求和重大系統工程建設任務,積極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增強網絡基礎設施,提高軟硬件產品配套能力。

優先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從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上優先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采用多種接入手段,提高農村網絡覆蓋率。推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農業科技、農產品加工以及流通領域的應用,鼓勵開發適應農村需要的通信和消費電子產品,為農業信息化服務,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快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在金融、物流、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廣信息技術應用。加快文化、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的內容數字化進程。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強化信息化基礎工作。加大電子簽名推廣應用力度,制定相應法規和標準,建立安全認證體系。完善信息系統工程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工程安全和質量。在農業農村信息化、城市社區信息化、行業企業信息化等方面,發揮信息產業整體優勢,加強協調配合,通過試點示范和分類指導,為全面落實信息化各項任務服務。

四、重大工程

(一)集成電路

加強集成電路產業創新能力建設,重點支持涉及國家安全和量大面廣芯片的自主發展,加快90納米及以下集成電路制造工藝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支持“909工程”升級,發展BGA、CSP、MCM、SIP等先進封裝測試能力,突破部分關鍵設備和材料。形成以設計業為龍頭、制造業為核心、設備制造和配套產業為基礎,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二)軟件

推動建立重點領域、區域的公共軟件開發平臺和行業性軟件測試平臺,加快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設。積極推廣面向服務架構和復用技術的應用,組織開展基于Linux系統的電子政務示范、中間件與嵌入式系統開發及產業化、行業大型應用軟件系統開發與推廣應用工程,提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軟件和應用系統開發水平,培育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提高自主軟件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增強軟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新一代移動通信

繼續推動TD-SCDMA等第三代移動通信及其增強型技術的產業化及應用,積極發展基帶芯片、射頻器件、高效能電池、核心軟件等關鍵配套件,開發掌握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和終端的關鍵技術,提高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和產品研制能力,推進相關標準的制定應用,確立我國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領域的競爭優勢。

(四)下一代互聯網

繼續組織實施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組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實驗室。支持下一代互聯網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關鍵軟件、業務應用的開發和產業化,組織網絡管理、安全監控等的開發、試驗,引導現有互聯網絡由IPv4向IPv6過渡。

(五)數字視聽

加強數字視聽產品相關標準的研究制定,建立共性技術支撐平臺。支持開發信源編解碼、內容保護等共性技術,促進數字電視發射、傳輸和接收系統設備,數字內容制作軟件和設備,家庭網絡產品及關鍵件的產業化。加快有線網絡的數字化改造,建設基本覆蓋全國的有線、地面、衛星互為補充的數字電視網,主要城市基本完成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的過渡。

(六)寬帶通信

進一步提高網絡帶寬,積極發展有線、無線等寬帶接入網。優化通信基礎設施,積極有效推進“三網融合”。推進寬帶應用平臺建設,豐富信息服務應用。研究下一代承載網、業務網的基礎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并推動成為國際標準。支持寬帶通信關鍵設備及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數字版權保護等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究和應用。建立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需求的寬帶通信網絡,形成相關產業體系。

(七)先進計算

研究先進的計算機體系結構,設計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研制千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實現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產業化。大力推進網格技術研發和應用,建設基于網格的先進計算平臺基礎設施,建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先進計算環境和信息服務平臺,提升國家信息化能力。

(八)新型元器件

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TFT-LCD、PDP屏及模塊生產線,建立共性技術研發中心;支持國內骨干企業突破關鍵配套件的產品技術,形成配套能力;開展OLED、SED技術開發。優先支持小型片式阻容感元件、中高檔機電組件、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新型綠色電池、小型化高頻頻率器件、混合集成電路等量大面廣元器件的規模生產。提升國內元器件材料的基礎研發和配套能力。

(九)電信普遍服務

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基本解決全國剩余未通電話行政村的通電話問題,逐步推進自然村通電話進程,加快農村地區互聯網接入能力建設,促進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 積極支持“低成本、廣覆蓋、低功耗、易維護”農村通信產品的開發和使用。加快面向“三農”的信息服務業務平臺建設,努力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

(十)網絡與信息安全

優化通信網絡布局,提高通信網絡的安全可靠性,繼續建設完善應急通信系統。建設集中統一的社會緊急和非緊急類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及實驗室建設,建立國家網絡安全協調機制,組織推進全網協調抗毀試點。實施信息安全產業化專項,支持密碼、可信計算、可生存性、網絡監控、容災等信息安全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提高我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

(十一)郵政服務設施

主要包括四方面建設內容:一是西部和農村地區郵政基礎設施建設專項,逐步改善西部和農村地區郵政設施落后的面貌;二是全國郵政金融信息系統和災難備份系統專項,建立并完善全國郵政金融信息中心和災難備份中心;三是速遞物流等郵件的航空、陸路集散場地專項,建成全國性集散樞紐;四是郵政信息化應用專項,搭建郵政速遞、物流、報刊、電子商務等業務應用平臺。

(十二)無線電監測

主要包括三方面建設內容:一是建設實現全國統一調度指揮和應急聯動,技術先進、布局合理、功能基本齊全并兼顧水上和空中的全國無線電監測網;二是建設適應無線電設備認證、電磁兼容、監督檢查和電磁環境等測試需要的國家和各?。▍^、市)無線電設備檢測中心(實驗室);三是建設覆蓋各級無線電管理機構,具有無線電臺站管理、電磁兼容分析、電子政務等功能的無線電管理信息網。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強政策法規建設,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盡快出臺電信法,加快無線電立法。力爭出臺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促進條例、信息技術應用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完善相關配套規定。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研究制定促進數字電視、新型顯示器件等產業發展的專項扶持政策。在符合WTO規則的前提下,加大對國產電子信息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繼續深化電信體制改革,不斷優化市場競爭格局,進一步鼓勵非公資本參與電信市場運營。落實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建立健全郵政服務標準體系、服務質量監督體系和信件快遞業務的市場準入制度。

加強行業監管機構和監管隊伍建設,提高監管能力。健全行業管理體系,注重調動和發揮地方行業管理部門的積極性,提高管理水平。規范行業協會等中介服務組織,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

(二)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若干配套政策》,通過市場準入、研發投入、工程帶動、政府采購、標準制定、投融資支持等綜合措施,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促使資金、人才、市場向優勢骨干企業傾斜,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鼓勵運營企業研究開發新業務,特別是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業務品牌的開發應用,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促進運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新業務專利數量。調動上下游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支持相關企業建立產業聯盟,共同打造和完善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產業鏈。

支持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強集成創新,鼓勵原始創新。制訂“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錄”并定期調整,組織實施一系列科技攻關和產業化重大工程。引導和支持大型骨干企業開展產業化前期戰略性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的研究開發,推動公共技術開發平臺建設。

引導產學研聯合研制技術標準,促進標準和研發、制造、運營相結合,加強標準實施的組織和引導。加大對基礎性、戰略性標準的投入力度,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提高國家標準的國際影響力。

(三)健全電信監管體系,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建立和完善基礎電信業務市場準入評估體系,按照新技術新業務和市場發展的需求,適時調整業務分類和市場準入政策,積極發揮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作用,進一步促進有效有序市場格局的形成。建立有效的法律監督、經濟調節和利益保障機制,完善監測系統等技術支撐手段,改進網間結算標準和結算方式,重點解決互聯網等的互聯互通問題,保障網間通信的暢通。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資費管理方式改革,完善資費的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大服務質量監督力度,積極發揮中介機構及社會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用戶監督”的良好互動局面,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科學規劃、合理分配有限的碼號、域名、頻率等緊缺資源,完善資源的有償使用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規范通信建設市場和設備進網管理。

(四)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加快信息產業“走出去”步伐

堅持對外開放,繼續優化環境,大力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以突出核心基礎產業、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和運營中心、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為重點,適時調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

將信息產業“走出去”納入國家外交、經貿的總體戰略和實施框架中,充分發揮多、雙邊機制作用,加強政府服務,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多方面支持。開展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信息產業領域的各類多邊、雙邊和區域合作機制的活動,為信息產業發展和“走出去”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加強政府間的協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企業聯盟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快建立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建立國際貿易爭端協調機制,增強行業規避、應對貿易摩擦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國際規則運用水平,積極參與及推動國際貿易規則談判,規范出口競爭秩序。

(五)建立普遍服務基金,完善普遍服務機制

完善電信普遍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盡快建立以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為核心的普遍服務長效機制,理順普遍服務的管理體制,明確管理原則,確立管理方式,規范管理程序。在基金出臺之前,繼續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工作。

建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制定郵政普遍服務的范圍、標準和資費價格體系,并監督執行。

(六)完善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環境

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信息產業的投入力度,建立國家對信息產業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保持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投入水平。

制定鼓勵核心基礎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抵扣力度,允許企業加速研發用儀器設備折舊,進一步擴大電子信息產品全額出口退稅范圍。明確郵政專營業務和專營保護、政府財政補貼、稅費優惠等扶持政策。

鼓勵政策性銀行支持核心基礎產業的重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項目。建立風險投資機制,鼓勵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建立有利于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器件等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的企業融資環境。

(七)貫徹落實人才興國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創造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加強信息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研究制定有利于造就領軍人才和技術帶頭人的分配政策和激勵措施。積極吸引留學和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通過高等學校、民辦或私營機構、企業、中介機構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加大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力度,加強工程實用人才的培養,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和人員專業化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水平。

[1] 互聯網網民定義為每周至少上網一個小時的公民,上網方式包括專線、撥號、ISDN、寬帶、移動終端以及信息家電等。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07年中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額預計達3900億美元
十一五我國將建12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2006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產品銷售收入已超4萬億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