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經適房購買資格擬調整 對象從中低收入到低收入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5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隨著北京城市建設、居民收入等的變化,北京經濟適用住房將逐漸由過去平抑房價過渡到政府保障用房的作用。而伴隨著這一定位的變化,北京正在醞釀將經濟適用住房購房收入上限下調。

對象從“中低收入”到“低收入”

1998年首次露面時,經濟適用住房作為“政策性商品住房”主要是為了解決北京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難問題,規定家庭年收入低于6萬、住房未到規定標準的北京市城鎮居民才符合購買條件。

北京市建委主任隋振江向記者介紹,“北京市經濟適用房政策的實施從1998年開始,當時正在實行房改,因此經濟適用住房在當時主要是與房改對接,這個階段供應對象的面是比較寬的,1998年定的收入界定線是家庭年收入6萬元以下,現在看來,這個界定線不是中低收入而是城市的中等或者中等偏上收入,這個政策到現在應該進一步調整。”之后,1月23日,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在2007年建設部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經濟適用住房面向低收入家庭”。

經濟適用房購買資格擬調整

長期以來,由于缺少基礎資料和有效手段,對經濟適用房購房人申報的收入和住房情況無法準確甄別,使審核流于形式。截至去年5月底,共審核通過了25.5萬戶家庭,尚有10.5萬戶家庭持表待購,而且這個數字還以每天400戶的數量不斷增加。

而根據調查,目前北京市的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量已經由首次推出經濟適用房(加上當年自建房、合作建房以及保障性住房竣工量)時占同期住房竣工量的49%逐年下降到目前只占同期住房供應量的10.7%,經濟適用住房供需不匹配。在這個背景下,北京市擬將經濟適用住房購房條件的收入上限下調為4萬元,家庭住房標準也相應地下調為人均建筑面積低于13平方米,而目前已經通過審核的持表待購經濟適用住房人群家庭年收入在4萬到6萬元的將被分流出來作為中等收入家庭改買限價商品房。

今年經濟適用房供應4類人群

據介紹,未來北京新建經濟適用住房將對應四種人群。

首先是定向供應拆遷戶。市建委主任隋振江強調,這是為了保證重點工程拆遷,包括城中村整治、解危排險的居民在搬遷過程中得到安居,并緩解當前住房市場房價上漲之后搬遷居民的壓力。由于規模所限,供給面主要還是滿足了市區的重點工程和主要的排險便民工程,還不能覆蓋所有的拆遷居民。

今年新建的經濟適用房小區除了配比一定比例的住房用來作為廉租房解決最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還要拿出一定比例的住房租賃給“夾心層”,即通過明補或者暗補的方式租給比最低收入家庭好點、但又買不起經濟適用房的家庭。據了解,首批可以租住經濟適用房的“夾心層”可能將從已經通過經濟適用房審核,而家庭年收入低于4萬元的群體中篩選出。

不過,隋振江也明確,已經拿到經濟適用房審核表的市民不用擔心自己不是拆遷戶而買不到經濟適用住房,因為除了針對上述三種人群外,經濟適用住房還要銷售一部分。 (余美英)

來源: 北京青年報

相關文章:
北京擬禁止經濟適用房直接上市 將建政府回購制
中國經濟適用房出租率高達48% 究竟便宜了誰?
限價房莫重蹈經濟適用房投機覆轍
“以權謀私”把經濟適用房引入歧途
建設部長:要改進經濟適用房制度 主供低收入家庭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