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通過我的發布了解一個更全面、更深刻、更友好、更充滿信心的北京。"24日上午,北京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于秀琴以這樣一句話作為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運行新聞發布會的開場白。正如于秀琴所說,去年北京經濟的發展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一連串的驚喜。根據市統計局的初步核算,2006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2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增幅比上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這已經是北京經濟連續第八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2006年,北京經濟保持快速增長,運行質量有所提高,社會發展不斷進步,市民信心充足,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初步核算,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結構由2005年的1.4:29.5:69.1變化為2006年的1.3:28.7:70,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8.8%。查閱1978年到2006年北京經濟的增長率,可以看到,連續八年保持兩位數的增幅,已經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經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增長最穩定的時期。
從2001年到2005年,北京人均GDP從3000美元躍升至5000美元,2006年突破6000美元。2006年末北京常住人口達到1581萬人,按照常住人口計算的全市人均GDP達到49505元(按當期的平均匯率折算為6210美元),比上年增長8.8%。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05年世界上中等國家和地區人均GDP水平為3466至10725美元。北京6210美元的人均GDP大致處于上中等國家和地區的中間水平。
除了奧運因素,北京經濟的快速增長與國際、國內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密切相關。從宏觀上看,世界經濟已經連續幾年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勢頭,外部需求較大;近幾年全國經濟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從北京自身的情況看,去年全年,消費品零售額達到3200多億元;全市商品住宅銷售額達到1600多億元;居民服務消費支出的比重超過30%。整個居民消費從以前的吃、穿為主,向住房、汽車、通訊以及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方面發展。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已經成為北京經濟保持持久、穩定增長的最主要的原動力。
此外,2006年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0%,這個比重已經接近世界上比較發達的國家產業結構的狀態。服務業的比重高,意味著北京經濟增長波動性會不斷減小,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將會進一步加強。(記者 楊學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