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2006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6236億元,按照現行匯率和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將超過11000美元
按照世界銀行的衡量標準,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是公認的從發展中狀態進入發達狀態的標線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廣州市人均GDP預計在2006年超過1萬美元,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跨入人均GDP過萬美元的城市。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廣州可以說是站在現代化的門檻上。”廣州市社科院科研處處長彭澎對記者表示。
人均GDP將超過11000美元
2005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51.23億元。根據廣州市統計局的預計,2006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4%。按照這個速度,實際上廣州市2006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6236億元。
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廣州市總人口994.3萬人,戶籍人口702.66萬人。按照現行匯率和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將超過11000美元。
此前不久,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已經在公開場合表示,預計今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6000億元,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將超過10000美元。
普遍認為,人均GDP是比GDP更科學的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按照世界銀行的衡量標準,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是公認的從發展中狀態進入發達狀態的標線。
日本人均GDP在1984年超過了1萬美元,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的人均GDP分別是在1987年、1989年、1992年和1995年超過了1萬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公布的2005年世界各國和地區人均GDP排名中,45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超過了10000美元,其中中國的香港、臺灣分別以24581美元和13926美元排在第23和37位,中國內地以1703美元排名106位。
2005年,廣州市人均GDP達到8500美元,恩格爾系數下降到0.383。這一年年底,廣州有關部門就曾表示,“廣州達到了國際公認的小康水平”。
也就在2005年,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廣州人均GDP超過了北京、上海和深圳。這一年,京滬深的人均GDP分別為5457美元、7600和7300美元。
按照今年的統計數字,廣州將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進入“發達狀態”的城市。
人均GDP超萬美元 仍將作為未來四年目標
12月25日,廣州市第九次黨代會開幕,履新約半年的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做工作報告,報告中的部分經濟數據引起了各方的興趣和注意。
報告提到今后五年廣州市的主要目標時,如是表述:“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基本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任務,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那么,為何在已經達到10000美元之后仍然將“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作為四年后的目標?
“之所以這樣表述,和最近幾年對于經濟發展階段的各種衡量標準的變化有關系。”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仔細對比,就可以發現這次提出的說法和以前還是有所不同的。”
“全市生產總值預期年均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比2002年翻一番,進入富裕型小康社會。”這是2006年春天廣州“兩會”通過的廣州市“十一五”規劃當中對于經濟增長目標部分的表述。
“達到和超過還是不一樣的,超過多少也是超過。”廣州市統計局的一位專家表示。
廣州市委一位接近領導層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之所以這樣將2010年的目標確定為“超過10000美元”有幾個原因。
首先,此次廣州市委書記的工作報告和之前的“十一五”規劃是有所不同的,“考慮到今年人均GDP很可能已經超過10000美元,所以工作報告中的表述為‘超過’,而之前‘十一五’規劃中為‘達到’,超過這個概念沒有上限。”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其次,如此表述和廣東省政府方面明年的經濟發展思路有關系。在此前召開的中共廣東省委九屆十次全會傳出消息,廣東決定大幅調低明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預期,初步設定的增長目標為9%,預計將比2006年減速5個百分點以上。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表示,廣東大幅調低明年GDP增長預期,一方面主要是與“十一五”規劃年均增長9%左右的目標相銜接;二是引導各方把主要精力放到調整結構、深化改革、轉變增長方式上來;三是與資源環境相適應,減輕資源環境的壓力,避免經濟運行繃得太緊。
“廣州市的經濟總量占廣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不可避免地要承擔一定任務。”上述人員表示。
此外,廣州市統計局的一名專家表示,廣東省區域內向來對統計數據的習慣是“與其他省份相反,有所保留”。在2005年進行的GDP數據調整中,廣東省2004年GDP修正后增加了2800多億,廣州市修正后的數據增加了340余億元。
“人均之辯”
彭澎表示,此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對2010年的目標描述可能的關鍵在于“人均”,“此人均非彼人均,前者可能是按戶籍人口計算,后者可能是按常住人口計算”。
2000年,上海、深圳、順德和廣州幾乎同時提出在2005年前后“基本實現現代化”,當時各種指標深圳最高,但是引起了其他城市專家的質疑,因為深圳市按照戶籍人口計算的,而深圳恰恰是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比例最懸殊的城市。
深圳實際人口規模已達到1035萬,其中戶籍人口171萬,暫住一年以上流動人口531.7萬,暫住一月以上一年以下409.3萬,一月以下94萬。
“經濟發展的成果是全體參與經濟建設的公民共同努力得到的,所以按照戶籍人口計算有失偏頗。”彭澎說。
2010年實現現代化?
對于是否實現了現代化,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比較權威的是美國現代化問題專家英格爾斯、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三套標準。
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十項現代化指標:人均GDP 3000美元以上;非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85%以上;第三產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45%以上;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50%以上;非農就業人口占就業人口比重70%以上;大學生占20~24歲年齡人口比重10%~15%以上;人口凈增長率1%以下;平均預期壽命70歲以上;萬人擁有醫生10名以上;成人識字率80%以上。
聯合國提出過一個人文發展指數(HDI),其中包括三項指標: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和人均GNP平價購買力。而在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中,人均GDP706美元到3035美元屬于中下收入國家。
在參考了各種指標體系之后,廣東省方面制定了十項現代化標準:人均GDP5000美元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20%以上,城市化水平60%以上,信息化綜合指數81.5%;平均預期壽命75歲以上;適齡人口高等教育入學率20%以上,;社會保險參保率95%以上;環境綜合指數90分以上和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平方米以上。
“這些指標中信息化綜合指數等三項指標廣州在2001年就已經達標了,有5項在2005年完成,只有社會保險參保率和環境綜合指數未能達標。”彭澎表示。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之后,廣東省和廣州市方面調整了實現現代化的日程表,廣東省從2010年調整為2020年,廣州市從2005年調整為2010年。(熊劍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