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11月12日在“節能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高層論壇”上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至少可減排15億噸二氧化碳,將成為世界各國當中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貢獻最大的國家。
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在即,為預熱這一國際氣候變化大會,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外交部、財政部和環保部等六部委于11月12日—13日在京聯合舉辦了“節能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高層論壇”。
面對目前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的復雜局勢,解振華表示:“我們要統籌國際與國內、目標與現實的關系,繼續加大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力度,積極參與圍繞低碳經濟的國際競爭,但是也堅決反對任何強加給我們的不合理要求。”
解振華強調,“十二五”期間,我國應該對一些重點領域和氣候脆弱地區超前部署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加強氣候變化的預測、預警能力,深化適應氣候變化的對策研究,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應堅定信心,化挑戰為動力,積極推進低碳、新型產業的發展,爭取在‘十二五’期間打造一批掌握低碳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先進企業,建成一批以低碳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特征的示范城市,為構建我國低碳經濟體系和全面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打下堅實的技術、經濟和社會基礎。”解振華表示。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發言中說:“我可以負責任地跟各位報告,‘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當中安排用于節能減排和氣候變化的科研經費累計已經超過了100億元,并且明年還將繼續加大投入。”萬鋼在發言中指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不僅沒有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大了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加快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萬鋼表示,今后科技部將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在能源領域,我們選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在交通領域,我們選擇電動汽車作為今后發展的重點;在信息領域,我們確定智能電網和相關技術作為發展重點;在制造業的許多領域,我們都突出節能減排的各方面設計。”
萬鋼透露,目前,科技部已經聯合國務院相關部門,啟動了“十二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發展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將提出我國依靠科技進步應對氣候變化的近、中期的目標,切實發揮科技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我們單位GDP的能耗遠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們消耗了世界36%的鋼鐵,16%的能源,52%的水泥,但僅創造了全球7%的GDP。”工業化與信息化信部副部長苗圩在發言中指出。
苗圩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對應科技部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組織實施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技術評估和應用研究,圍繞著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十二個行業開展節能減排技術的評估。
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在發言中表示,在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上,環保部充分利用在環境監測、環境統計等方面的良好工作基礎,開展了溫室氣體監測工作試點,同時以污染源排查為基礎,初步建立了溫室氣體排放估算和統計核算體系。
該論壇以“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科學應對氣候變化”為主題,旨在預熱下個月將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同時為中國正處于戰略研究過程中的國家“十二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科技規劃的制定提供信息咨詢與思路借鑒。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在論壇上做了題為《低碳能源戰略》的報告,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做了題為《氣候變化科學問題及其不確定性》的報告。來自國內政府部門、主要國家駐華使館、有關國際機構、企業界、行業協會、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國內外媒體等超過600位代表出席了會議。(來源:中國能源報 記者賀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