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蒼穹之昴》近日在北京電視臺落幕,劇中由日本影星田中裕子飾演的“溫和版”慈禧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和興趣。
著有《紫禁城兩年》、《瀛臺泣血記》等反映晚清宮廷及社會政治生活作品的旅美作家裕德齡,即德齡公主,曾被慈禧詔進宮中充作“御前女官”。她在《御香縹緲錄》一書中這樣記述:“皇太后的一生,可說是為‘吃’而生存的……”
-“吃”盡奢華和排場
慈禧太后用膳與皇帝類同。她的個人壽膳房就有八個院落,房屋108間,共128人操作,極盡鋪張和排場。只要她一聲“傳膳”,大小太監列隊恭候,肴饌即刻就須擺好。
清宮制度每天早晚二餐,早餐在辰刻,晚餐在午刻,晚上吃小吃。慈禧每日的兩頓正餐中,各種珍饈美饌均在百種之上,就連白米飯也要粒粒精挑細選,足足要擺滿三四張拼起的膳桌。“小吃”也并不小,常在四五十碗左右,至少也要上20碗菜。有一年,慈禧乘火車去奉天,車上的臨時御膳房就占了四節車廂,其中一節車廂裝了50座爐灶,每灶負責做兩種菜,不算各種雜差人員,僅廚師就用了100人。每餐備正菜100種、糕點水果糖食干果100種。用餐時,慈禧一人落座獨享。其實,那么多的菜慈禧真正動筷的也就是眼前的幾種,要是遠處的哪道菜讓她看上眼了,侍膳太監便將其端近前來。等她吃完了,撤下的菜十之八九還都是完完整整的。
不過,慈禧不吃蛇和鱔,她認為這兩種食物均是龍種,吃不得。如果從營養學上說這倒是挺科學的,因為蛇、鱔都是高膽固醇食物。
-“吃”出名食和典故
小窩頭、豌豆黃、圓夢燒餅、門釘肉餅等北京傳統小吃的由來都與慈禧有關,這已為人們熟知。其實,與慈禧有關的美食遠不止這些,比如“金糕”。
一年夏天,慈禧想吃山楂糕,正好“富川齋”的產品上市,宮人趕緊買了一大塊。慈禧吃后大為贊賞,不僅稱味道好,更喜歡這種為皇家所專用的金黃顏色。于是,“富川齋”的人就經常抬著皇宮特制的精美食盒為慈禧送山楂糕。一次,管接貨的太監頭目看到店主來送貨便隨口喊道:“金糕來了!”沒想到“金糕”之名傳到慈禧耳中頗得欣賞。自此,山楂糕便被賜名“金糕”,一直叫到今天。
“天福號”的醬肘子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油不回性、濃香淳厚,上可登王宮貴族之堂,下可入車夫走卒之手。慈禧太后對天福號醬肘子鐘愛有加,特賜給天福號進宮腰牌一塊,以方便每日進貢。
當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出走西行,這一路上也成就了不少美食典故。其中,“燒大蔥”是最具神話色彩的。
話說慈禧逃出北京來到西安,路過晉南一個小縣,派太監李蓮英到澤州府要款,以備避難而用。在知府的洗塵宴上,李蓮英對“燒大蔥”大加贊揚。知府告知:澤州大蔥根長心實,辛香味濃,蔥白有二尺之多,根部的疙瘩有拳頭大小,每根重在一斤左右,民間稱之為“扁擔蔥”。而且“扁擔蔥”的來歷也很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