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兵馬俑考古人的故事
文/李靜 圖/唐曉毅
6 月13 日,陜西秦始皇陵一號兵馬俑坑舉行了第三次挖掘的啟動儀式。1974 年,袁仲一在這里發掘兵馬俑,親歷了第一次、第二次挖掘工作;兵馬俑考古中生代的領頭人是43 歲的許衛紅,她是第三次挖掘的執行領隊;30 歲、北大畢業的邵文斌也因為頭次參與挖掘,進入考古事業真正入門的轉折點。這天,袁仲一、許衛紅、邵文斌,三代兵馬俑考古工作者以不同的身份,見證了中國兵馬俑考古事業35 年的完整歷程。
6月13 日,中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一大早,77 歲的袁仲一站在西安建國路上的家門口等車。他要趕往幾十公里外的臨潼,進入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過去30 多年里,他和這里的每一個陶俑都很熟絡,每寸泥土下面都有他的腳印。1963 年,袁仲一于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進入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十多年后,他主持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勘探和挖掘。30 年來,他被學界贊譽為“兵馬俑之父”。
這天,袁仲一前去參加一號兵馬俑坑的第三次挖掘的啟動儀式,這是一號坑繼1974 年和1986 年的兩次挖掘之后的第三次了。他親歷了幾十年的挖掘工作,這次,已經退休的袁仲一只是指導者。
第三次挖掘的重任交給了此次考古隊的執行領隊許衛紅。這天,43 歲的許衛紅在一號坑北部從東向西的第四個探方內,干練地協調挖掘前的各種準備工作。1985 年,高考填報志愿前,許衛紅早晨跑操時,廣播里正在播放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去世的消息。問了老師之后,才知道“鼐”就是鼎的意思,她下定決心報考吉林大學考古系。20 多年后,她堅持下來,不過挖掘的不是鼎,而是俑。
許衛紅有10 多名手下參與挖掘,除了4 個考古隊員,4 位文保隊員外,還有8 名技工,邵文斌是考古隊員之一。2003 年,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研究生畢業前夕,邵文斌依然在猶豫,究竟是留在社科院的考古研究所,還是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北京的生活壓力太大,西安離家近,最后,他做出了“比較沒有出息”的選擇。工作6 年后,今年6 月13 日,這名小伙子才真正迎來考古生涯的實戰機會。
“自己清理的一副遺骸完全現形之后,看到他雪白的身體如此安詳地沉睡著,我忍不住責怪自己驚醒了他千年的美夢。但是他卻告訴我,他曾經用自己親手燒制的陶罐,熬了一鍋金黃的燕麥粥,熬進了他一生中點點滴滴的幸福與哀愁。我輕輕端起燕麥粥,把它送進一座燈光昏暗的大房子里面,讓它告訴來這里的每一個人關于他的故事。我突然看清了他的臉,如此清晰而驕傲地微笑著,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堆積起一次次的感動。讓我在百年后的今天,找到了新的希望和依靠。”
站在兵馬俑一號坑前,和秦始皇在同一位置一睹這個軍團的豪邁,只是時間上已經跨越兩千年?!肚厥蓟时R俑博物館》的一位未署名的編者在扉頁寫下了這段話,寫出了袁仲一、許衛紅、邵文斌,三代兵馬俑考古工作者,這一天的同一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