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打鹵面為皇后祝壽
收下了各省送來的“孝敬”,道光帝感覺這終究不是個辦法,于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并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
因為削減了貢品,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經費降到二十萬兩。事實上,偌大一個宮廷每年最少需要四十萬兩才能支應得開,于是宮廷生活艱難起來。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
《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么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調各面關系,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惠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決定為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御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鹵面,后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了例了。
成天與內務府“斗智斗勇”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于不能節儉的官員,他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公歷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里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后,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于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致于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身居宮禁,不了解民間物價,道光經常向大臣打聽宮外的物價情況,如一斤肉要多少錢,一斤菜要多少錢,等等。無奈眾臣也不知其詳,本想緘口不言,無奈皇帝一再追問,逼急了就信口胡謅。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成天與內務府斗智斗勇。有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帝就沒讓內務府得逞。
根據《春冰室野乘》這部書記載: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兒湯”,這是民間一種最普通的面食,派太監跑去跟御膳房一說,不料廚師一口回絕,不會做。
御膳房的廚師怎么這么大的譜兒?原來,皇帝誰都敢處罰,唯獨對廚師客氣一些。為什么?怕廚師挨完處罰以后記仇,報復皇帝——下毒。因此,皇帝的廚師很少挨罰,而且都是終身制加世襲罔替,沒辦法,這是皇家傳統。
道光沒吃上片兒湯,也沒當回事兒。不料第二天早上,內務府大臣請見皇帝,說有重要事情請示,道光帝趕緊召見,一問,原來是內務府奏請增設專制“片兒湯膳房”一所,提出了近萬兩白銀的開辦費。
道光帝說前門外飯館一碗片兒湯不過四十文制錢,讓太監去買就是了,何必增設專門的膳房。那就讓太監去買吧!碰了一鼻子灰的內務府大臣扔下一句不陰不陽的話,灰溜溜地走了。下午,去買片兒湯的太監拎著空食盒回來了,報告皇帝前門外飯館倒閉的倒閉,沒倒閉的也不賣片兒湯了。不知這話是真是假,但高價“片兒湯膳房”最終沒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