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節儉宣言書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后,迅即倡導節儉之風,并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皇帝發表了一篇節儉的宣言書——《御制聲色貨利諭》,表達了節儉的理想:第一,重義輕利,不蓄私財。要為國家省,為天下省,為百姓省。他引用古人的話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就是說,百姓不窮,我這個皇帝能窮嗎?百姓不富,我這個皇帝能富嗎?但是,怎樣才能使百姓富起來呢?他說,我給你們省。
第二,停止各省進貢。道光認為各省進貢的多是些土特產,比如水果、蔬菜、茶葉、藥材等,地方官每每諂媚地說非珠玉可比,原不值多少錢。但一點一滴,都是民脂民膏,省一點兒,百姓就少一點兒負擔。而且,不遠千里,送到北京,運費太貴,浪費更大。
第三,不再增建宮殿樓閣。經過康雍乾幾代經營,皇室居所已經盡善盡美,除了日常維護外,不必再修。今后那些想拿工程回扣,想討好皇帝的人再打增建這個主意,花言巧語,蠱惑圣聽,就是大清萬世的罪人,將立即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御制聲色貨利諭》頒發全國,各級官員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領會,一片頌揚之聲。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
道光帝說停止進貢,但各省官員誰也拿不準能不能當真,何況進貢本身對地方官來說也是有利可圖。于是,心照不宣,寧左勿右,照常進貢。道光皇帝為難了,處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員?古語說得好,伸手不打送禮的,而且法不責眾;如果將這些孝敬退回各省,運費就會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豈不是出爾反爾。
送孝敬品的官員不厭其煩地勸說皇上,這些東西本是生活必需品,您不收,內務府也得到市場上去買。不成想,一提內務府卻立竿見影,道光帝馬上下令“賞收”。各省的差官歡天喜地,忙不迭地叩頭謝恩。
為什么一提內務府就立竿見影呢?內務府主持皇室家務,事涉宮闈,國家監察體制對其不予監管,由皇帝直接監管內務府。而皇帝根本管不了內務府,一來是要倚賴他們,不得不遷就著點兒;二來以主子之尊,與奴才們斤斤計較,開不了口。而且皇上也算計不過內務府。于是皇帝一般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內務府陽奉陰違,所以,一提起內務府就頭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