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智勇作品
譚智勇作品
毫無疑問,“大青綠”過渡為“小青綠”,其形式變異的深層仍然是山水畫家情感的變化。其變化的內在驅動,首先在于山水畫家們主觀能動性的不斷增強。這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筆、墨的駕馭能力,包括用筆墨制造個性風格線形的能力以及熟練程度;二是對自然的認知和親近達到某種深度后必欲加以描畫、表現的欲望(情感)。這兩者都明顯地呈現于兩宋繪畫寫實性畫風的作品中。
對比“大青綠”和“小青綠”的繪制過程,可以感受出畫家不同的情感聚焦點和情感流向。“大青綠”山水畫的作畫程序、使用材質、技法運用為:墨線構形——底色(赭石色)鋪染,可能一遍,也可能二到三遍——平染表色(石綠),通常三遍以上——局部地方罩染石青——最后線條勾勒。“大青綠”的技法和壁畫中的青綠山水繪制基本相同,只是比沒骨多了最后的勾勒。但比起《洛神賦》圖中的山水技法則要復雜得多。看得出“大青綠”山水畫雖然繪制過程歷時不短,但用色卻是非常概括、非常印象化的,這就限制了畫家情感的豐富、細膩表達,更無法將畫家“格物致知”后的感受傳布于畫面。“大青綠”山水畫所具備的手法已經不足以致傳情達意之用了。
再來看“小青綠”山水畫,其作畫程序、使用材質、技法運用為:墨線勾勒——渲染底色,以赭石色為主,或者調入少許淡墨,在山石凹陷出渲染出陰陽變化——在山石下部用筆墨皴擦,以表現山石質感——罩染表色,不僅使用石青、石綠,還大量使用花青、藤黃等水色,與墨按不同比例調制成不同彩度的綠色,以對應表現不同季節的自然界。在“大青綠”風格中的云一般都是用白粉填涂然后用線勾勒,呈印象化和裝飾性;在“小青綠”中的云,畫家則是秉著“肇自然之性”的出發點,通過層層漬染,努力傳達出煙云的彌漫、舒卷之勢,不加勾勒,或用極輕、極松的細線略加勾括以求整飭,但卻不失其活。就在這漫長而繁復的繪制過程中,畫家將其對自然山川的無限深情,以及對自然性理的理解,如涓涓細語般,傾訴、展布在畫面之中。如果說“大青綠”山水畫和“小青綠”山水畫表現上的共性都是沖自然而來的話,那么前者的個性在于表現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崇敬、賓服,而后者則主要體現出人對大自然的親近、親和與觸摸。
青綠山水畫發展到當代,中國社會進入空前激蕩的時期,加之藝術家不同生活閱歷、不同的價值取向,這就孕育了畫家更加多維、豐富的情感類型,也必將帶動重彩山水畫在形式風格上的更為大膽的變革。
我的思考點是,就我們今天所處年代和社會形態而言,其所擁有的手法和理論遠遠不能表現的今天的現實。比如要用山水畫表現環境保護這樣的主題,其手法就只能限于贊美、歌頌的老套路,如果要表現環境遭到破壞的觸目驚心場面,已有的技法和理論就無能為力了。
我對線條的理解和運用,更多的傾向于認可是面的消失或縮折。在色彩敷陳上,承繼了青綠法的基本著色程序,即不管最后畫面呈現什么樣的色調,一律用赭石(有時純,有時調和進其它的顏色以降低純度,視畫面的需要)打底,然后上面敷其它顏色。和傳統青綠山水不同的是,赭石色底更厚。也在畫面上用墨。不過其目的主要是使其前期敷設的色彩更顯鮮亮和厚重。在小青綠山水中,墨是為了營造一種鴻蒙、深邃的宇宙感及迷離、幽遠的詩意,線條則起著“骨”的作用。而我對墨的運用則更多的在塑造一種實體感。筆墨在這里如油畫媒材在油畫家手上一樣,去營造出一種與某種自然物象能發生關聯的形態。對筆墨的運用是如此意圖,畫面色調的安排亦與之相類。我的綠色調,除了有讓人聯想到自然界的山水樹木的本色外,更主要是要在這種色調中寄寓某種精神或其它形而上的意味。阿恩海姆說,“所有的藝術都是象征的”,信然。
在構圖上,全景式的很少,半景、特寫式的居多。盡管我的畫大幅面不少——在這點上南宋的山水影響顯而易見——但主要是現代的焦點透視取景法。畫面取景、繪制是即時性的視網膜映象(西方近代的固定視點法),而整體意趣、境界則是歷時性的視覺經驗決定(即本土傳統的“形超象外”手法)。這種畫法的風格,顯然是不適合表現傳統山水畫的詩意境界。這也是我比較明確的選擇和追求意向。我是要借用這些常見的山坡、田塍、房舍、林木,來表達伴隨他自個特定的出生階層、成長過程、生活空間中的,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的思考——文化的、傳統的、人生的、社會的,以及種種情感——憧憬、幻滅、失落、惆悵、迷惘、孤寂、回歸、懷念等。這種表現主義的趨向,從歷史上可以追索到文人畫的痕跡,從橫向上比較則來自西方表現主義繪畫的影響。
畫面上消失了線而仍著力保存"意",變傳統詩化的意境而更多的假自然物象以傳達個性情感與心境——這里也有詩意,那就是一種朦朧詩的意境。之所以形成這種風格,其本質,就在于情感的驅動。情感既在事過境遷中起伏,也在時移世易中變遷——既然如此,古人的筆墨程式又怎能砌筑我心中的塊壘?
當代氣勢派山水畫創派大師周韶華先生為我題詩曰:
愜意新雨后,
山水有清音。
從來不復制,
栽樹要栽根。
這是對我的肯定,更是對我的鼓勵!
譚智勇 1963年8月出生于重慶合川市;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美術系,師從段七丁先生;碩士;07年研修于中國國家畫院;大學教授,湖南省高校骨干教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湖南省美協中國(工筆畫)藝委會主任。
曾參加十數次全國美展等重要展事并有獲獎;有十數件作品被海內外藝術機構收藏;2002年曾應日本佛教曹洞宗邀請赴日交流訪問,并為其寺廟繪制大型障壁畫。大學時為“西部山水第一人”的著名山水畫家段七丁先生高足,近又被學術界稱為“北吳南周”的中國氣勢派山水畫開派人周韶華先生列入門墻;系當今中國重彩山水畫代表性畫家,并重水墨淺絳山水畫,畫面自然與人文氣息兼具。出版有《尋美的歷程——譚智勇畫文集》、《中國重彩山水畫技法》(與段七丁先生合著)、《湖南書法史》等著作。(胡亮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