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城內隨處可見散落的陶瓷片。趙亞輝攝
“只要每個人給縣文體局交1萬元,文體局就同意我們進去”
旅行社負責人承認,“我們沒有手續。只要每個人給縣文體局交1萬元,文體局就同意我們進去。過去幾年,都是這么做的,去年我們就組織過幾批,都是外國人,今年這是第一批。錢交給他了,我們就可以進去。”
該負責人說,“我們知道帶外國人進來是不合法的,但是反正有縣文體局批準,而且外國人愿意付大價錢來,我們也是做生意。我們已經和孟捍高局長合作過不少次了,彼此都很熟悉了。”
10月24日,記者在若羌縣城采訪了孟捍高。他承認是他同意那些外國人進入樓蘭的,但是進羅布泊的手續并不歸他管,應該由旅行社自行辦好,和縣文體局沒有關系。他還承認,外國人每人交納了1萬元“文物保護費”。
他說,這種做法也是多年形成的“一種慣例”,“縣財政這么緊張,沒有錢來保護文物,上面撥下來的費用也很少,樓蘭古城地處無人區,我們要安排人看守和保護,費用很高,只能自己想些辦法”。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保護站曾經設在古城里,但后來搬到了距離古城約30公里的簡易公路上,變成了兩個相距18公里守著不同方向公路的卡子,而古城內則再沒有守衛人員。
現場工作人員也承認,其實徒步前往樓蘭古城,四面八方都可以進,但開車就必須經過設在此處的兩個文物保護站。
帶領外國人的導游告訴記者,“這個文物保護站就是專門收錢的卡子,我們來過這里很多次,都是給錢進去,進去以后也沒人會管你。”
記者問保護站工作人員:“你們的職責是什么?”他回答:“來人的時候向縣文體局孟局長電話匯報,他同意放行就放行,他說要收錢就收錢。”
“那收多少錢呢?”“那也不一定,孟局長說了算,他說多少就收多少。”
孟捍高也承認,這些守護站的人員素質都不高,主要是臨時工,沒有經過相關培訓,“那種地方很艱苦,大學生不愿意去,找個人守著不容易。說白了,那里的人唯一的作用就是通風報信”。
孟捍高還說,保護站搬走也是因為要保護附近另外的古墓,“樓蘭遺址里也沒什么東西了”!
游客“放羊式”參觀,甚至有人在古城內撒尿,工作人員卻不加制止
按照孟局長的說法,收錢是為了保護樓蘭古城。但是記者跟隨外國游客進入樓蘭古城遺址時,見到的混亂場面卻讓人詫異。
由于道路很差,記者的車輛沒能緊跟上外國人乘坐的卡車,最后3公里我們只能徒步走進去,比外國游客晚了半個小時到達樓蘭古城。
樓蘭古城面積不小,在一片黃土雅丹地貌中,地面非常松軟,古城內隨處可見古代遺留下來的陶片和建筑用的木頭等等,城內主要的遺跡有三處:一是三間房,是過去的官署遺跡,二是6米高的大佛塔,三是一小段城墻,還有很多木制的民居遺址、人為雕空的木頭。
當記者到達古城的時候,那些外國游客已經完全“放羊式”地散在古城各處。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記者發現樓蘭古城遺跡是一座完全“不設防”的古城:城里沒有正式的參觀路線,沒有守衛和管理者,任何人可以在任何位置隨便踩踏。記者還驚訝地看到,有幾個外國游客正在撿拾地上的陶片,便上前予以制止。
在古城內標志性的大佛塔前有一個小石牌標明“請勿攀登”,但分明能看到佛塔斜坡上有許多新的腳印,有些外國人還在古城內的土坡下撒尿。而帶他們進來的文物站的工作人員卻站在一旁,作為這里的監督者、維護者,他對此熟視無睹,不加以任何制止,反而得意洋洋地拿出一串東西說,“你看,這是我剛才撿到的,應該是一串古代的項鏈。”
記者在古城門口發現了5堆垃圾,在古城里面還有3堆,其中一堆是以前設在古城內的保護站撤走時留下的,卻一直沒有回收和處理。
在羅布泊地區呆了5年、多次去過樓蘭古城遺址的羅布泊鎮黨委書記郭高潮告訴記者,樓蘭古城正在流淚!古城缺乏有效的保護,特別是缺乏保護的規范、措施以及資金。“如果再這樣保護不力,過不了多少年,已經在中國歷史上消失過一次的樓蘭古城就會再次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