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9日電 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漢字是商代甲骨文。當甲骨文以“系統”的成熟面目顯現時,就向世人提出了一個千古之謎,即這個“系統”一定有其相當遙遠的源頭。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博物館館長劉冰經多年研究認為,赤峰市石棚山原始陶文,是古老的商代甲骨文源頭之一。
石棚山位于赤峰市以北約30公里處,氏族墓群分布在山頂東南兩面的向陽坡上。1977年發掘清理了77座墓葬,經鑒定,石棚山墓屬于紅山文化序列小河沿文化。在石棚山墓葬中,一件直腹罐上刻有一幅原始圖畫文字,專家經多年研究,最近將其釋讀為:“織,豆,田;窯,窯,窯,豆”,其中“豆”為祭器,在這里名詞活用為動詞,祭祀也;石棚山原始圖畫文字是一篇原始“祭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古老、完整可釋讀的文字作品。
據劉冰介紹,石棚山原始陶文年代距今4300多年,隨著先商的南徙,經歷了近千年的進化,終于形成了商代系統的甲骨文和金文。據此分析,石棚山原始陶文的出土為漢字發展奠定了3個至關重要的命題:西遼河流域原始陶文是漢字的源頭;上古的漢字源流序列應表述為陶文——甲骨文——金文;始創漢字的是陶工。
在另一件彩陶缽上,繪有一個圖案化的“亞”字,這個“亞”字就是四棱山小河沿文化馬蹄形四窯柱單室窯室的象形,突出的是四窯柱。商周時期陶器銅器帶“亞”字的復合徽號文字千姿百態、不勝枚舉,現在看來,“亞”字的原始義是陶室,陶器上帶“亞”字表示這件陶器是某亞燒制的。陶而后冶,相沿成俗,后來青銅器上就用“亞”字表示這件青銅器是某亞冶造的。
劉冰告訴記者,石棚山原始陶文的象形方法有3種:雙邊對稱省形法,獨有特征標志法,結構原理示意法。這3種象形之法均被后來的商周金文、甲骨文所繼承;而后者在方法上始終沒有出其右的創造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石棚山原始陶文象形會意的方法已達到的熟練程度,根據石棚山陶工隨心所欲的陶文變體所顯示的聰明才智,專家相信,在西遼河流域定然存在著年代更早的原始陶文。(記者丁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