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江西靖安一座春秋時期的大墓發掘日前結束,在發掘清理中,獲得多項重要發現。
據央視報道,這座埋葬了47座棺木的春秋時期大墓,位于江西靖安,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墓葬。考古工作者已經從墓葬中發掘清理出土絲織品、漆器、竹木器、玉石器和金器等珍貴文物600多件。
墓葬中出土了一種呈灰黑色,手感很硬的結晶體。結晶體都出現在棺木中尸骸的鎖骨、膝蓋骨、顱骨和牙齒根部。經測試分析,結晶體的主要元素為磷、鐵和氧,為磷酸鐵鹽類物質。這是我國考古首次發現這類晶體,為考古界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課題。
另外,考古工作者在47具棺木中,還發現了9份人體大腦組織,10具人體遺骸。這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在中國南方酸性土壤中,發現先秦時期保存較為完好的人體。棺木里還出土了300多件紡織品。這些帛布和墓主人的服裝,制作工藝十分精湛,通過紅外光譜檢測,其中大部分為真絲織品。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真絲紡織品。考古專家介紹,檢測時發現這些織品每厘米中經線240條,這在當代織造工藝也是不可想象的。
考古專家表示,隨著DNA鑒定工作、絲織品分析工作等進一步的開展,棺木中死者的身份及其族群的屬性等謎題,會逐漸被破解。(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