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中非經貿合作穩步發展
2006年是中非開啟外交關系50周年。年初,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提出建立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4月和6月,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相繼訪問非洲10國,極大地推動了中非友好合作關系發展;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召開,成為中非關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一)中非貿易快速增長。2006年,中非貿易額達到555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中中國對非出口267億美元,同比增長43%,從非洲進口288億美元,同比增長37%。中國商品物美價廉,適合非洲市場的消費水平,滿足了非洲人民的需求,深受非洲人民的喜愛。中非貿易良性健康增長,對各自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十分有利。此外,為擴大從非洲國家的進口,中國已經正式對原產自28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190個稅目產品實施了零關稅待遇,拉動了中國從非洲相關國家受惠商品的進口大幅增長。非洲有關人士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對2005年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至少達到5%。
(二)投資合作穩步發展。近年來,
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實力逐漸增強,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條件。中國政府鼓勵有實力、有信譽、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各類企業到非洲投資設廠。截至2005年底,中國累計對非投資額達62.7億美元。據初步統計,2006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3.7億美元。中方投資項目分布在49個非洲國家,涉及貿易、生產加工、資源開發、交通運輸、農業及農產品綜合開發等多個領域。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促進了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增加了當地的就業機會,帶去了適合非洲國家的技術,增強了非洲國家自主建設的能力,受到普遍歡迎。
目前中國已同28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8個非洲國家簽訂《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協定》,與其他國家的協定商簽工作也在不斷推進,這將為中非企業開展合作創造更為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
(三)承包勞務互利共贏。中國政府一貫積極鼓勵和指導各類有信譽、有實力的中國企業以成熟的成套技術及管理經驗與非洲國家開展工程項目合作。2006年,中國企業在非洲完成承包勞務營業額95億美元。中國對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電力、交通運輸、通訊、水利、冶金、鐵路等領域。中方企業參與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提供了優秀的工程質量,而且降低了造價,增加了就業,帶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到了非洲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贊譽。
(四)對非援助成果顯著。中國對非洲的援助真誠無私,不附加政治條件,不對非洲國家的內部事務指手畫腳。50年多來,中國在非洲開展了800多個援建和合作項目。其中,援建農業項目137個、基礎設施項目133個;向43個非洲國家派出近1.6萬人次的醫療隊。中國提供的這些援助,都是從非洲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出發,通過友好協商確定項目并實施的,這些項目有利于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增加稅收和提高就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04-2006年中國還為非洲培養各類人才逾萬人。
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啟中非合作新紀元
2006年11月,在國際社會的空前關注之下,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召開。這是我國建國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級別最高、與會國家和領導人最多的外事活動。非洲48個國家的35位元首、6位政府首腦、1位副總統和6位高級代表率團,200多位部長和聯合國、非盟等24個國際及地區組織的代表與會,國內外各界代表逾5000人。
在峰會開幕式上,胡錦濤主席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推動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發展的8項政策措施,包括援助翻1番,提供30億美元優惠貸款和20億美元優惠出口買方信貸,設立中非發展基金,援建非盟會議中心,減債,免關稅,建設經貿合作區,培訓1.5萬人,派遣青年志愿者,加強教育、醫療合作等,贏得非洲國家的廣泛贊譽。峰會期間,舉辦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第2屆中非企業家大會、第1屆非洲商品展等6場經貿活動,成立了“中國-非洲聯合工商會”。雙方企業簽署了15個項目,協議金額19億美元。埃及、阿爾及利亞、塞拉利昂、蘇丹、中非、馬里、加蓬等7個國家宣布承認我市場經濟地位。
三、中非友好合作前景美好
中國與非洲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擴大合作領域,促進合作方式多樣化,實現共同發展是雙方的共同目標。在北京峰會上,中非雙方領導人就新形勢下深化各領域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并達成了廣泛共識,并共同發表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07至2009年)》,指明了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方向,規劃了今后3年中非務實合作的藍圖。
展望未來,我們愿與非洲國家共同努力,發揮中非合作論壇的積極影響,在“平等互利、形式多樣、注重實效、共同發展”的基礎上,采取切實的步驟和措施,進一步推動中非友好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全面發展。 商務部新聞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