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立掌”相配合的舞步,借鑒了壯族花山巖壁畫中的“雙手推舉”和腿部“騎馬蹲檔”式的舞姿動作。根據“不順中求順”的原理,經過反復提煉、加工,采用了“橫步前進,橫步退后”的方式,再輔之以演員的頭勢,氣質上的要求以及大刀的合理運用,使這套動作顯得剛柔相濟穩健有力。在音樂的烘托下給人一種堅韌不撥的力度和氣勢,大大增強了將士們的威嚴神態。我以為,吸收借鑒兄弟民族的舞蹈動作,是為了豐富和發展自己的舞蹈語匯。我們要摒棄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學會靈活吸收并著意加工改造,使之成為本民族舞蹈中的有機組合部分,變成有生命力和富于表現力的新語匯。選用以刀為主要道具,是因為刀是古代各民族最常用的兵器之一,同時它還為舞蹈提供了方便。在刀的舞法上采用了“劃八字形變提腕”的動作路線,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一道具的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使這一道具為舞蹈增添了氣氛。
出征舞蹈在號角震天、鼓樂齊鳴中開始,在大段鼓、錢具有藏戲鼓點風格的X X X X ○ X X X X ○節拍聲中,手持大刀的士兵們列隊而出,在剛健有力的音樂聲中,王子諾桑身佩寶刀,檢閱隊伍,并在點將臺前與將士們用高亢、激昂的語調宣誓。諾桑舉刀揮舞,而后威嚴的將士們在進軍鼓樂的節拍聲中鋪滿舞臺,揮刀而舞。頓時,舞臺氣氛嚴峻,刀光劍影,高潮遂起。此時的舞蹈、音樂、燈光、舞美等整個舞臺藝術融為一體,氣勢龐大。出征的隊伍從近景中前進,繼而中景,而后變為襯景。舞蹈層次分明,特點突出。這就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藏族勇士出征的場面,突出了諾桑王子的氣質和精神面貌,為劇情的發展起到了渲染、烘托和推動作用,從而加快了戲劇的節奏,收到了較為理想的藝術效果。
如果說“出征”一戲的表現方式不是用舞蹈,而是用其它表現方式,比如幾段唱腔,幾段道白,那么,將會產生什么樣的藝術效果呢?這是不難想象的。實踐證明,舞蹈藝術是體現這一特定情境,表現劇中人物性格的最佳方式。
《意劇》第四場“飛升”主要是描寫以王妃頓珠華姆與誦經法師哈日為首的邪惡勢力狼狽為奸,乘王子出征之機,對意樂仙女加以謀害并挖心為國王祭壽,最后在王后嘉噶拉毛的幫助下,意樂仙女安然返回了天庭的戲。在這一場戲中,戲劇矛盾沖突步步深化。正義與邪惡勢力的斗爭尖銳激烈。為了表現意樂仙女下凡到俄登國后和宮廷的宮女們在生活上的接觸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刻畫意樂仙女平易近人、善良美好的品質,同時表現群眾對她的崇敬與愛戴,使她對邪惡勢力的斗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成為人民意志的代表,在戲中安排了意樂仙女把尋香國優秀的編織藝術親手傳授給俄登國的宮女們,教她們織“堆繡”的一段舞蹈。
“堆繡”藝術是藏族人民傳統的編織藝術。因為在設計好的圖案上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綢緞塊堆繡成長方形的佛像,所以這一活動本身可舞性不強。在青海同仁地區的民間舞蹈中,有關織堆繡方面的素材述很少,這給創作上帶來了較大困難。構思退場舞蹈既要注重人物所處的環境,又要發揮其舞蹈的特長,把意樂仙女手把手教宮女們織堆繡,和她與宮女們在感情上的溝通以及宮女們那種喜悅的心情體現出來,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選擇舞蹈素材時,尤其注意觀察、捕捉藏族群眾在編織堆繡時的神態動作及做工方式。我發現,藏族群眾用針縫衣時針尖朝下,自上向下穿針引線,這與其它民族的習慣恰好相反。這一生活中很普通,很微小的一點動態,觸發了我的創作靈感。于是,我采用了這一動作并進行加工、發展,作為堆繡舞的主要語匯。
根據劇情的要求,我建議采用了3/4節拍的音樂。在悠揚的笛子領奏聲中,大幕徐徐拉開,舞臺中央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舞蹈造型,意樂仙女在宮女們的簇擁下,在樂隊和女聲伴唱聲中翩翩跳起了柔美、輕盈的堆繡舞。宮女們按照意樂仙女設計好的圖案,精心地繡著,時而觀察、時而交流,繡得那樣入神。她們那一針一線,一舉一動的神態,表達了內心的喜悅和對意樂仙女的無限敬仰。意樂仙女不斷地在舞蹈行列中穿行起舞。她那舒展、輕盈的穿針引線動作,高雅優美,韻味十足。宮女們深深地贊嘆著,更加細心地繡了起來。她們終于繡出了英俊威武的王子諾桑的形象,心情非常激動,把意樂仙女緊緊地簇擁起來。此時舞臺上下都欣賞著她們的這一杰作,整個舞臺氣氛和諧,沉浸在一片歡樂中。
這一實踐和上面已經提到的“立掌式”動作設計,充分地說明了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活,是我們進行創作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意劇》第七場“重圓”是值得一提的一場戲。因為這場戲是全劇中舞蹈比重最大,發揮較成功的一場戲。這場戲描寫了王子諾桑戰勝頑敵凱旋歸來,卻不見了愛妻。經過母后敘述,諾桑得知,哈日與華姆相互勾結,騙得國王令箭,加害意樂仙女,已迫使她重返天國。諾桑毅然拋棄了王位,歷盡千難萬險去尋找愛妻。一路上他斗山魁,闖蛇陣,推火山,戰勝重重困難,終于找到了天國。但梵天、馬頭天王(尋香國國王、意樂仙女之父)的武考文試,又為諾桑設下道道難關。天王要諾桑在香紗遮面,裝束相同的一千九百九十九位仙女中找出意樂仙女。諾桑王子以他對意樂仙女的忠貞和智慧,巧妙地找出了意樂仙女,贏得了天王的尊重,在一片贊美聲中,諾桑、意樂雙雙返回俄登國。
這是劇中畫龍點睛的一筆,也是全劇的高潮和關鍵所在。構思處理好這場戲的舞蹈,是體現這一情節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重圓”的特定環境是梵天的尋香國,表現的人物情節是尋香國的仙女,這對舞蹈動作素材的選擇帶來一定難度。劇情要求,這場舞蹈要表現出天國仙女的高雅飄逸、婀娜多姿的風采和天國神秘、空靈的境界。表現出諾桑王子如何從一千多位香紗遮面,裝束相同的仙女中把愛妻意樂仙女尋找出這一情節。為體現這一寓意,在舞蹈構思和結構的處理上,我著重以藏族舞蹈的抒情性和輕柔性為主要表現手段。在舞蹈語匯的選擇中,從著名的熱貢“吾屯”壁畫藝術中汲取了營養和精華。青海同仁地區的“熱貢藝術”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壁畫中所描繪的具有藏族風格、特點的人物形象,特別是仙女的形象、神態,栩栩如生,別具一格,這是創作仙女舞蹈的最豐富、最精華的舞蹈語匯。
在舞蹈動作的設計過程中,根據壁畫中的人物造型、動作神態進行了模仿、加工、創造。尤其手指、腕和臂以及胯部的彎、扭的運用上,力爭模仿壁畫中逼真的造型姿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變化。在步伐的運用上,選用了藏族優美而抒情的民間舞蹈“弦子舞”中的“三步一抬”的動作韻律,結合熱貢地區的民間舞蹈,進行了揉和、加工、發展。使手臂舞姿和腳下舞步顯得非常和諧。整個舞蹈的動作韻律與輕盈柔美的仙女性格、神態緊緊結合在一起。藏族舞蹈的抒情性和優美感在這里得到充分而細膩的發揮與體現。舞臺上云繚霧繞,梵音飄緲,環佩叮當。在清脆悅耳的彈撥音樂聲中,天國的仙女們邁著輕盈的舞步,一一出場。她們那婀娜多姿的舞蹈吸引了觀眾。仙女們精美的舞姿通過以富有誘惑的眼神傳情達意,撲朔迷離,令人陶醉。五顏六色、不斷變換的燈光,也為舞蹈增添了特殊的色彩。王子諾桑正在香紗遮面、裝束同樣、翩翩起舞的仙女中焦急地穿行著,尋找著。當王子正要仔細辨認時,仙女們突然變換隊形,構成一個千姿百態的壁畫畫面,諾桑急步上前尋找,此時舞蹈節奏由舒緩轉為輕快,仙女們不斷地變換舞步,很快又形成一組舞蹈畫面。限定的時間將到,諾桑焦急萬分,仙女們向著王子起舞,時而窺視,時而挑逗,一組行進,另一組退回,饒有趣味的捉弄著王子在色彩多變的舞臺燈光下,諾桑眼花燎亂不知所措。這種前后交錯,左右穿插,動亂靜的藝術處理和舞臺調度,使舞蹈顯得有意境,更有情趣。從而給王子造成了壓力,同時,也給他提供了大量的表演空間和內容。更重要的是這種構思處理緊緊扣住了觀眾的心弦、達到了一個又一個高潮。當舞蹈表現這一懸念時,王子在臺上找,觀眾在臺下也跟著找,劇情吸引著觀眾,觀眾也被帶進劇中,舞臺上下的情緒交織在了一起,達到了最佳藝術效果。
正當諾桑緊張而細心地從仙女中尋找時,在一段急促的音樂聲中,仙女們舞步突然靜止。眼看時間已到,王子心急如焚。在這緊要時刻,諾桑突然心神鎮定,用高亢、宏亮的唱腔唱出:“與其在此受人擺布,不如回去治理家國”的詞句。這句話對意樂仙女和天王產生了一箭雙雕的作用,面對夢遷魂繞的親人眼看將要離去,近在咫尺將化作永久的分別,意樂仙女也柔腸寸斷,心如火焚,不由自主地沖出舞隊召喚諾桑。與她的動作同步,欲走的諾桑突然轉身,兩人的舞蹈動作交織在同一個鼓點節奏上。“哈哈,找到了,意樂..一諾桑王子終于如愿以償地和愛妻意樂重逢了。這時,舞臺上下氣氛熱烈,大家贊嘆著,發出會心的微笑;觀眾得到了滿足,繃緊的心弦放松了,也得到了美的享受。這一特定情境中的舞蹈,充分顯示了獨特的審美價值,也是以舞蹈藝術體現這一思想境界的成功嘗試。
在這一場戲里,舞蹈雖然占有較大的比重。但舞蹈服從整個戲劇,從屬于人物和主題,而不是以舞壓戲,更不是為舞而舞,舞蹈與劇情的發展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整個舞蹈不但沒有喧賓奪主之感,相反,通過舞蹈的渲染、襯托,使戲劇的主題思想得到了更深刻的揭示和表現,使藏戲這一古老藝術顯得更富有表現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假設“重圓”認妻這一情節,不以大段舞蹈來體現,不通過舞蹈藝術來推動全劇的高潮而只用唱腔、韻、白以及其它藝術手段去體現,無疑難以達到目前的藝術效果。“重圓”一場中的仙女舞,使藏族舞蹈的表現力在藏戲藝術中得到了很好的發揮,顯示出它在藏戲中應有的作用和地位。可以肯定地說,藏族舞蹈在藏戲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藏戲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在藏戲藝術中的運用是大有潛力的。(西藏藝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