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作為人類生活的產物,它是一個區域或一個民族生活情趣及審美觀的展現。在當今人類意識到自己所造就的文化藝術時,不難發現藏族服飾的獨具特色,它的雍容華貴、美觀而大方,讓世人為之嘆服。
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依據地理、氣候、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等條件,創造出各自的服飾文化。
從總體上來看,藏族服飾大同而小異,男性追求威武而寬松舒適的裝束,女性則以纖巧、美觀、華麗為主。我國藏民族居住的地域遼闊,素有每條山溝都有自己的特色之說,其中安多藏族服飾為一大支系,可謂是藏族服飾文化的一個側面,它不僅美觀大方,更體現出其貴重、豪華的特點。
樣式迥異的帽子
帽子作為防護頭部功效的用具,藏族人民在其功效的基礎上,點綴成頭飾,既實用又美觀。 與其它藏區一樣,安多地區帽子種類繁多,按季節可分為冬帽和夏帽兩種;按特性又可分成普通帽,藝人帽、僧帽和牧人帽等;依樣式,又以四耳帽、狐皮帽、禮帽和羔皮帽等為主。原先以不戴帽作為孝節(農區),現代卻不同以往,許多年輕人總不戴帽而穿著藏裝。其實穿著藏袍,還是戴上相配的帽子為宜。
四耳帽 藏語稱“那西”,因帽體有四個耳朵而得名,也稱金氈帽。該帽在安多地區多被城鎮和農區婦女戴,男人也戴,但帽體細微之處有所分別,男式四耳帽呈筒形較圓又有點高,而女式四耳帽帽體稍呈橢圓形,帽筒較矮,四耳帽的形體巧妙,帽筒下緣分布四個對稱的“U”形耳翼,翼多以黑色呢絨為料,講究色澤,多以水獺或其它珍貴獸皮毛丕為料,帽筒體外繞有金絲緞,形成規則的環狀卷葉紋,水波紋等,因帽體高雅、美觀,屬帽中的高檔層次,如今該帽的色澤及形體變化多樣,普及全藏區。
狐皮帽 此地狐皮帽的樣式與其它藏區狐皮帽幾乎相同,但又呈現出多樣的地方特色,農牧區間的差別尤為明顯。農區多將一張狐皮分成左右兩半,可做成兩頂狐皮帽。帽筒高為一尺左右,料以黑色為主,頂口皺褶成簇角,總體呈鐘形,下口續以狐皮,上翻后戴用。牧區多將一整狐皮整張做成一頂帽子,與農區狐皮帽不同點為帽體高大,頂口不皺褶或圓頂形各異,帽頂自然垂于腦后。但有些地區干脆將整張狐皮簡單加工后,自然地包纏頭部,狐頭、尾及四肢系腦后,狐的尾部自然垂耳后一側肩,看上去頗感活狐盤于人頭之威。狐皮帽屬冬季用帽。
禮帽 為牧民常戴的帽子。藏式禮帽與其他民族的禮帽有所不同,帽筒體兩側與對應的帽沿有一按扣,可隨主人嗜好上卷帽沿扣住后戴用。
羔皮帽 流行于牧區,牧民選用最佳的純色羔皮制作,造價便宜而帽體又形式多樣,特點是帽筒矮小,下沿續以與帽筒等高的羔皮,多將羔皮向上卷起或后開口類狐皮帽樣戴用,帽筒用料依個自喜好,不很講究。
用料多樣的藏袍
因氣候、環境、經濟等條件所限,藏族喜著長袍,稱藏袍。 安多藏袍與其它地區藏袍樣式幾乎相同。做藏袍講究用料,因材料、質地不同,大體上可分為氆氌袍、羔皮袍、羊皮袍、 羊毛袍和單褂袍等。
氆氌藏袍 氆氌屬羊毛織品,各藏區都出產,但西藏拉薩周邊的氆氌較為有名。氆氌因其選用羊毛的質量、紡織的手法、染料的優劣不同而各異,因此做出藏袍的檔次也有很大差別。舊時貴族、領主參加重要活動穿它,貧苦農牧民放牧、下地干活也穿它。此地氆氌藏袍多為絳紅色,質地細膩,手感柔軟,保暖性強,新的或上等氆氌袍還可以兼雨衣。氆氌藏袍結實耐用,一年四季均可穿著。
羔皮藏袍 為羊羔皮加工制品,外加面料縫制而成,多視為禮服。依其顏色的不同,分為白羔皮袍和黑羔皮袍,如今將黑色羔皮袍視為珍袍。羔皮袍又按毛的長短、卷曲程度和皮質的優劣,被分成若干等級,所制衣袍多用同等級,一件中等羔皮藏袍,一般用40余張羔皮。
羊皮藏袍 可分為山羊皮袍與綿羊皮袍兩種,農區婦女多穿山羊皮袍,具有宜裁剪、輕巧、柔軟和美觀等特點。綿羊皮因季節不同而皮質有差異,故被分成冬、夏和秋季綿羊皮。羊皮藏袍為藏區普遍穿用的皮制品,制作衣袍時對皮質加工程序很有講究,方式也各異,其中生挖成的皮質最具柔韌性,耐磨擦并可充當雨衣,屬皮袍中最具魅力的一種。
羊毛袍 如內地北方的棉衣,只是棉花改為羊毛、短狀改為長袍,故為綿羊毛夾心制作成的袍裝,制作方法相同。特點是穿著輕巧、保暖,活動自如。
單褂袍 主要流行于海拔較低,氣候溫暖的農業區。其特點是涼爽、寬松舒適、落落大方,與內地舊時長衫區別只是樣式不同。穿之,顯現男人的陽剛之氣,女性的纖巧之美。
襯衣 為著藏袍的點綴,分大襟和對襟兩種。用料及顏色按個自喜好,傳統的有絲制品和棉制品。 用桔黃和淺黃色為襯衣者,多為僧人或有佛緣者。 款式多樣,有平領、立領之別,領柱又分為單扣,雙扣或三排扣,嵌深色壓條為飾,以獸皮飾邊則相當華麗。
來源:中國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