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周國允是滑縣高平鄉周譚村一個高考落榜青年。當他背著鋪蓋卷第一次走出滑縣、想到北京找個建筑工地打工時,卻沒有一個工頭肯收留他——嫌他的個頭太小太瘦,怕他干不了建筑隊的力氣活。如今,周國允已成為“中國十大杰出外來務工青年”,擁有了自己的隊伍,而且是一支在京城建筑界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隊”。
采訪感言:在北京,你可以不知道周國允是誰,但你一定知道他參與建設的工程——首都機場航站樓、遠洋大廈、中華世紀壇、國家大劇院……以及小湯山非典醫院,直到正在建設的2008年北京奧運主會場——“鳥巢”和國家體育館,北京這些年幾乎所有令國人乃至世人矚目的重點工程,他的隊伍都作為主力參與建設。有不少得了“長城杯”和“魯班獎”。
與周國允的“樓品”同樣受人稱道的,是周國允的人品!
【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1999年10月,北京首屆高科技產業展覽周開幕在即,但展棚搭建出了問題。第二天總理要去參觀,相關部門急得火燒眉毛,請求北京市建委推薦一支全北京最過硬的建筑隊伍,1小時內組織150名架子工趕到農展館,連夜施工。關鍵時刻,市建委當即通知周國允:“此任務非你莫屬!”
周國允很快從分散在京城各處的工地中選定一批精兵強將。由于恰逢第一個十一“黃金周”,北京全城交通擁堵,如果坐公交或班車接送,半天也趕不到。有人替周國允捏一把汗:“除非你是神仙!”
結果不到一個小時,150名工人分乘30多輛出租車全部到達工地!凌晨兩點,展棚完工。最后一算賬,大半工錢都付了打的費。但善打硬仗的河南“周家軍”卻名聲大振。北京市建委領導更是對周國允贊不絕口,說他“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干不好活不要錢】
“1984年我來北京時才18歲。當時我的身材特別瘦小,根本就沒人要我,怎么求人家都不行。我這人從小實在,我就跟人家說,你們帶上我不會后悔的。要不先讓我干一段試試,干不好就甭給我錢,就這么著人家才答應了。”
坐在北京西三環旁邊一家賓館的客房里,周國允輕聲細語,給記者講他創業的故事:“那會兒來北京打工就是我人生的最大理想!”
他當“小工”干的第一個工地是長城飯店。“那時候我真是什么都不會,就是憑著河南人能吃苦的精神,別人不愿干的臟活、累活,咱都搶著干。”年底開工資時,周國允成了60個工人中工資最高的4個人之一,每天5元!
3年后,周國允又把100多名鄉親動員到了北京打工。但是由于原來聯系的工地停了,一連十多天沒找上活干,沒得吃沒得喝,一下陷入了困境。白天周國允四處找活,晚上等大家睡了,他一個人跑到外面,對著老家的方向哭。“但當時沒有一個人埋怨我,更沒有樹倒猢猻散,咱河南的鄉親實在太好了!”盡管都已過去20年了,周國允每每提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感慨不已。
后來終于攬到一個小活,但是他們不會干。白天周國允跑到別的工地偷偷地學,晚上回來琢磨,第二天帶著大家干。后來有個工程,別的隊干不了了,人家就問周國允行不行,周國允還是那句話:“我們要是干不好你可以不給錢。”
1994年,北京重點工程西客站郵件處理中心招標建設,周國允憑著多年的踏實苦干贏得了甲方的信任,經過激烈競爭,他的公司成功中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