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多多少少有一種“買辦文化”。這不但表現為前些年上海人才在擇業上首選外資企業;也不但表現為上海經濟對外資企業的倚重、在政策上對外企的傾斜,還表現為上海的知識精英在創業路徑的選擇上,往往喜歡給外國人當“買辦”而不是自己獨立創業。
跟北京民營經濟占總量42%的數字相比,上海民營經濟所占的份額更少。叱咤商海風云的寶鋼前掌門人鐵娘子謝企華、上海百聯董事長張新生、中國華源董事長陳新華、“中海”老船長李克麟等500強企業的國企掌門人演繹了滬商的傳奇,但他們都不是自生、自發的民營企業家。當然,值得欣喜的是:這些國企掌門人在上海灘“與狼共舞”,并在與外資企業的共生、共融與競爭中長了本領、積累了實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世界500強與跨國公司落戶最多,國有企業實力雄厚的上海經濟圈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上海民營經濟“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后發”之勢值得肯定。
事實也如此,上海民營經濟雖然“后發”,但產業起點高,民營企業已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的主導力量。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企業服務部部長朱文龍向記者介紹說:近年來上海市完成的3000多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500多億元銷售額)中,民營企業占了60%,國企與外資的比例分別都是20%。
與此相應的,前些年上海人“首選外企”的擇業觀念已經轉變。“國企有改制的機會,民企有入股或送股的機會,而外資企業就是打一輩子的工”。這樣的現實土壤,是否能夠培育更多的新滬商?
雖然,上海作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化都市,同樣吸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但上海的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卻大半具有“浙商”血緣。這里,一開始就在上海創業的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的郭廣昌、上海分眾傳媒的江南春、上海大眾公用事業集團的楊國平、盛大網絡的陳天橋等浙籍企業家應該“天經地義”地被看作是滬商,除此之外,在浙江發展之后遷移上海的均瑤集團王均瑤兄弟、上海埃力生的吳國迪、安信地板的盧偉光、上海亞龍的張文榮、上海衫衫科技的鄭永剛、中融集團的倪召興、富春建業的張國標等無一不是身兼浙商與“新滬商”的“兩棲人”。
為什么上海大的民營企業家大都源自浙江?這是上海人“寧做鳳尾不做雞頭”的社會文化與浙江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文化差異所致。地理因素和歷史血脈導致“雞頭”們愿意到上海發展,正好與上海的外資、國企形成互補之勢。
歷史上,上海就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近代史上,上海灘的企業家和冒險家就是以寧波幫為代表的浙商和無錫商人為代表的蘇商在唱主導。
而無論是當年風云上海灘的寧波幫還是錫商,大都懷了產業報國之志。他們務實、低調、重制造的性格特點延續到了今天的新滬商身上。因而,與新京商高科技產業一枝獨秀的產業格局所不同的是:新滬商的產業更具多元化特點。
產業格局雖然呈現多元特點,但主導產業還是清晰明了:信息、金融、商貿、汽車、成套設備、房地產等上海政府倡導的六大支柱產業正是新滬商努力發展的產業方向。六大產業中,2005年上海信息產業超越所有的傳統產業,穩居6大支柱產業之首。根據剛剛出臺的統計數據,上海信息產業完成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占全市GDP的12%,同比增長達到25.7%。
這樣的產業格局,既體現了新滬商對浙商在工業制造和房地產方面優勢的繼承,也體現了“浙商”基因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化都市環境下的“變異”。與時俱進、因地制宜等浙商性格使他們在上海順利完成從浙商到“新滬商”的角色轉換。上海華普汽車就是李書福從浙商到新滬商角色演繹的舞臺;也正是上海這個國內外的經濟金融中心,成了上海亞龍的張文榮等得以通過資金運作實現資源最優化的平臺。
必須指出的是:上海的民營企業家絕不僅限于浙商血統的企業家。紫江集團的沈雯、新高潮集團的陶新康、綠地集團的張玉良等地道的上海人不但勇當“雞頭”,而且還力爭當上“鳳頭”;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人才紛紛改良著滬商基因,使“滬商”與時代同“新”。
新滬商中當然也不乏類似中關村與國際資本的“婚姻”故事。分眾傳媒的江南春、盛大網絡的陳天橋等“一夜暴富”展現了新滬商的國際化領悟水平。但滬商的國際化更多地表現為家門口的國際化,以及“浙商游擊隊”式的國際化戰略。
家門口的國際化,說的是上海本來就是一個外商云集的國際港口城市。無論是國有企業也好,民營企業也好,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在家門口與外資企業同臺共舞。而集聚了中國制造業最優秀的白領與藍領階層的上海,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大本營。“上海港機”生產的產品走遍世界各地;外高橋造船廠生產的油輪游遍世界;上海汽車將通用與大眾等世界品牌打上了深深的中國烙印。
與中海油等高調唱響國際并購戰所不同的是,許多滬商,特別是具有浙商血緣的滬商早就悄然開始了國際收購。
當中海油巨資收購優尼科未成的消息傳出之時,從浙江來上海靠房地產掘金成功的中融集團董事長倪召興悄悄在加拿大拿下了六口油井的開發權。據說因為是民間行為,收購價格反而相當優惠。溫州起家的安信地板董事長盧偉光更是早就買下了巴西1000平方公里的原始大森林。上海復星高科技的郭廣昌籌謀通過自己的境外資本全資收購復星高科技集團,醞釀將復星集團變身為外資企業。與此同時,更多的新滬商渴望“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在全球的資源配置中分食蛋糕。
由浙商而滬商的中融集團董事長倪召興對記者說:“從杭州到上海,兩個小時的車程,但跨越的卻是國內到國際的戰略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