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海淀區工商分局查處一家涉嫌銷售假冒數十種奢侈品牌商品的售假窩點,由于涉案金額巨大,嫌疑人目前已被移交公安機關調查。被查處的嫌疑人胡某為北京人,由于在經營實體店的同時還在淘寶經營網店。因此,該案件被認為是“2009網絡打假第一案”。
幾天后,國內某電子商務網站老板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去兩年間假貨交易一度占據C2C網站總交易額的7成以上。該老板說,“如果算上‘山寨機’這樣的灰色產品,假貨的情況更嚴重。”據了解內情的人士稱,海淀工商在查處此案時“并沒有通知淘寶”,在店鋪被查封后,相關的細節資料“淘寶也不知道”。
在3·15到來前夕,淘寶、百度有啊、易趣、拍拍等C2C平臺先后發布了類似的“打假聲明”。而對于目前被頻繁點名的網絡購物領域,究竟“假”在哪里,“越打越假”的根源何在,怎樣打假才有效?
疑問1 購物網站是假貨天堂?
解1 “北京工商對網絡售假的打擊力度確實加大了,但針對銷售終端的打擊只能做到治標。”某熟悉內情的人士說。
解2 內蒙古大學刑偵專業教授劉明生稱,互聯網的交易透明性降低了消費者信息發布成本,通過相關論壇,警方甚至能夠輕松發現犯罪線索。
2008年7月,北京市工商出臺網店管理辦法,要求所有網店店主必須辦理營業執照否則不許經營。隨后,廣東、上海、武漢等各地都不斷爆出工商部門成功破獲網絡售假案的消息。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去年甚至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判處4名涉案人員有期徒刑。加上近日爆出的“2009網絡打假第一案”,種種跡象表明,主管部門對于網購市場環境的監管力度正在加大。
區別于線下“制假售假”案件中常見的“欺詐”行徑,風行于網絡購物領域內的“假貨”更多時候都被明示為“高仿貨”或“超A貨”,無論是賣家還是稍微有點常識的買家,很多時候甚至都可以通過價格一眼看出貨物究竟是不是假冒。
“天上不會掉餡餅,200元一個的路易威登皮包,不是假貨還能是什么?”網購買家艾小姐說,“我不覺得有什么不好。”
“北京工商對網絡售假的打擊力度確實加大了,但針對銷售終端的打擊只能做到治標。”某熟悉內情的人士說,“對國際大牌產品的仿冒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不僅是內地,香港、臺灣甚至東南亞很多國家的假冒名牌有80%以上都是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手工作坊里面生產,并通過復雜的渠道分散出去。在‘知假買假’被接受的市場環境里,如果不從制假環節開始打擊,僅僅把關注點放到終端銷售環節上,永遠不會有切實的成效。”
內蒙古大學刑偵專業教授劉明生說,在線下,用戶如果購買普通小商品上當受騙,考慮到報案成本通常會選擇放棄,但在線上,舉報只是舉手之勞;其次,互聯網平臺的交易透明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信息發布成本,通過購物網站設置的相關論壇,警方甚至能夠輕松發現犯罪線索。
此外,由于打假涉及工商、消協等眾多部門,線下的制假售假團伙經常利用現有體制的漏洞,蓄意進行“異地制售”,增加執法者的監管成本和取證難度。但當交易通過網絡進行時,只需要偵查人員以個人名義進行一次網絡交易,便可在收貨現場由本地質檢部門進行公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