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挑戰極限的競賽
企業的數據中心正日益龐大、復雜,聚集的數據也越來越多,因此提高計算能力,提高計算資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釋放硬件資源的效能就成了企業下一步的需求重點,軟件廠商們已經嗅到了這股氣息,虛擬計算、并行計算、云計算由此接踵而來,IT巨頭們紛紛挑戰計算的極限,既是挑戰對方也是挑戰自己。2008年,競賽將會繼續。
云計算:從概念到產品
如果說2007年是云計算的概念年,那么2008年將有望見到更多產品面世。
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推動云計算興起的動力是高速互聯網連接的發展、更加廉價且功能強勁的芯片以及硬盤、數據中心的發展。2007年,Sun、IBM、微軟、Google、亞馬遜、雅虎、紅帽等IT巨頭紛紛宣布他們在云計算領域將展開行動。同時,已經有一些廠商推出了基于云計算理論的產品,比如2007年,Sun公司推出的“黑盒子”,Amazon.com向開發者開放的名為“彈性計算機云”的服務等。
可以預計,2008年將會有更多的云計算產品面世。推出“藍云(Blue Cloud)的IBM就曾透露,第一款“藍云”將會在2008年春季推出,可以運行在采用Power和x86處理器的IBM BladeCenters服務器上。它包括Xen和PowerVM虛擬化Linux操作系統映像、Hadoop并行工作調度程序以及IBM的Tivoli服務器管理軟件,用于管理并監控數據中心的工作流程。IBM同時計劃在2008年推出System z大型機“云環境”。
虛擬計算的兩條路徑
虛擬計算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在不存在的系統實現計算,這也是這項技術的核心。伴隨計算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X86平臺計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出現了應用程序虛擬機、操作系統虛擬機、并行虛擬機等高級實用的虛擬技術。目前的虛擬計算是指跨越計算、存儲、通訊等領域的基于策略的完整的虛擬化解決方案,通過虛擬技術,用戶可以充分利用計算資源,實現IT資源的精簡,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虛擬軟件領域,VMware、微軟等老牌商業虛擬軟件廠商一直在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開源領域的XenSoft,以及半開源的SWSoft等廠商的產品也有不錯的表現;Intel和AMD等硬件廠商也已經加入到虛擬的行列中來,陸續推出一些能夠幫助提高虛擬計算性能的產品和技術。作為工業標準服務器的亮點技術,虛擬計算正在被大面積的應用到服務器產品上,IBM、惠普、聯想、DELL、浪潮、寶德等廠商大多在自己的服務器產品中提供了虛擬技術,以提高服務器的效率。
未來,虛擬計算的趨勢一是將多臺機器虛擬成一個邏輯機器,也就是俗稱的“網格技術”;二是將一臺機器虛擬成多個邏輯機器,而2008年這兩個方向都會同時發展。
并行計算重寫軟件
伴隨X86平臺多核時代的開啟,一個普遍的并行計算時代已經來臨。并行計算的基本思想是將程序或者應用分解成若干部分,每個部分單獨處理執行,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這種情況下,軟件的設計是整個系統性能的關鍵。
目前,多核仍然由硬件廠商主導,在硬件廠商看來,大多數軟件還不能利用多核的優勢,整個系統的性能還不能充分發揮。在以提升頻率為主的時代,軟件不需要進行太多修正就可以充分利用處理器性能提升的優勢。但在多核心時代,處理器性能的提升并不能直接提高軟件的執行效率,也就是說,軟件的設計不改進就無法充分利用處理器的性能。
為了應付即將開啟的多核時代,微軟組織了多個小組進行研發,試圖重新編寫微軟的軟件,以使它們能夠與多核處理器相匹配。微軟相信,并行軟件的問世將會使整個計算工業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英特爾、AMD這些硬件廠商在并行軟件研究方面并不比軟件廠商落后,由于急于表現多核處理器的優越性,它們表現得更加積極。在并行處理的軟件方面,英特爾有專門的技術研發工程師,還有一個專門的軟件與解決方案部門(SSG),同時還向不同的計算類型提供不同的開發工具。而一些游戲廠商已經發現多核處理的優越性,開始著手開發能夠充分發揮多核心系統性能的游戲。但整體看,軟件業還沒有為多核心時代做好準備,并行時代才剛剛開始。 作者:孫泠 彭敏 陳杰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