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3日電 隨著手機用戶直逼5億大關,中國開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手機大國。但老百姓用手機最關心的是什么呢?當然是資費。回首剛剛過去的2006年,手機資費究竟降了多少呢?
資費下調五花八門,用戶越看越迷糊
在杭州一家網站工作的徐旭平,使用的是杭州移動的全球通“暢聽98”套餐,98元可享受價值158元的服務,并免費接聽1000分鐘來電,主叫通話費用是每分鐘0.4元。徐旭平說,仔細算算,本地電話平均每分鐘不到8分錢,等于原來0.4元的資費打了兩折。
到了2006年11月底,杭州“暢聽98”套餐優惠幅度加大以后,徐旭平又參加了新套餐,算下來平均一個本地電話每分鐘只要4.4分錢。“一年內,手機費一分鐘從0.4元變8分,再變成4分,到底降了多少?資費能降那么多?”徐旭平自己也有些迷糊。
“降”字當頭的絕不僅在浙江。2006年8月,廣東移動調整了全球通的資費,推出8種套餐,不僅免掉了50元的月租,而且提供了不同檔次的被叫全包的優惠。最低套餐每月98元即可免費隨意聽,意味著除50元基本月租,客戶只需花費48元即可享受本地接聽全包月;還贈送本地主叫、省內主叫及省內被叫250分鐘,省際主/被叫50分鐘。
廣東手機用戶算過一筆明細賬,按照以前的資費標準,全球通本地主叫為0.40元/分鐘,省內主叫及省內被叫均為0.49元/分鐘,省際主/被叫資費為0.49元/分鐘,以此計算,98元的套餐里最低包含了197.5元的業務費,優惠幅度達101.5%。在上海,2006年手機資費的降價戰更是轟轟烈烈。
擠牙膏、捉迷藏,資費降價還要考智商?
“現在各種手機資費套餐多得數不清,研究各種套餐的真實資費價格就像腦筋急轉彎,一看就暈了。既然不外乎降價,為何不干脆一點?”在上海金茂大廈上班的蘇婉這樣對記者說。
手機套餐的花樣實在多得驚人,僅上海移動推出的全球通一個品牌的各種套餐,就有11種之多。而移動加上聯通近10個業務品牌,將有多少種不同的套餐變化?普通消費者怎么搞得明白?
杭州的徐旭平為了轉套餐也頗費周折,先是從無套餐轉到杭州移動的全球通“暢聽98”套餐,到了2006年11月底,杭州“暢聽98”套餐優惠幅度加大,要求預付1200元,就可以一次性獲贈價值1000元的電話卡,而預付的1200元也將以話費形式分24個月返還。徐旭平思前想后、精打細算,覺得是便宜了一點,才又選了新套餐。他說:“選套餐不但要仔細算清是否有價格實惠,還要考慮簽約期的長短,反正很麻煩,總有種選套餐就是被套住的感覺。”
而套餐設置也越來越極盡復雜之能事,如廣東移動的全球通套餐,不但要算本地通話費、省內通話費、撥打長途費、接聽電話費、省內漫游費,而且還有“全球通秘書”“來電顯示”“短信天氣預報”“無限音樂俱樂部”,各種業務一起放進套餐,任消費者“細思量、愁白頭”。
頗令消費者頭疼的是,手機資費降價好像擠牙膏般一點一點地降,例如上海聯通、上海移動2006年各自推出的“免費接聽”套餐,也分別進行過兩次降價,反正消費者只能跟著“團團轉”。
業內人士指出,電信運營商目的是盈利,所以降價“扭扭捏捏”完全是正常的,不得不降才降。至于推出各種套餐,一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二是為了“套”住用戶。有的套餐一簽就是幾年,還有的要預存大量話費,運營商何樂而不為呢?
降價遠沒到位,劍指漫游費、長途費
“手機資費降價遠遠不夠,而且全國各地資費水平差異很大,有的地方因無有效競爭,根本沒怎么降價。”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專家闞凱力教授說。
2005年開始,信息產業部在電信資費調控方面進行了嘗試。信息產業部宣布,部分重要的電信資費實行上限管理,包括國內長途電話通話費、國際長途電話通話費、臺港澳地區電話通話費、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和固定電話本地網營業區間通話費。運營商第一次可以掌握部分價格主動權。
從理論上看,對漫游費之類的資費,移動運營商可以自主降價,甚至可以一直降到零,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競爭激烈的地區,手機資費略有一些下調。但長途電話費和手機漫游費,各地實質性降價還非常有限。
“手機漫游成本極低,國內長途電話的成本也不高,但這兩項價格目前還是居高不下,其中水分太大了。”闞凱力解釋說。
手機資費隨隨便便一年可以減半甚至更多,不難看出移動通信利潤空間的巨大。而且用戶越多,其話費成本就越低,所以越降價可能移動運營商利潤越高。
據闞凱力分析,我國電信企業利潤率高于20%,而全球同業沒有超過10%的。在電信業發達的美國,電信企業利潤率甚至不到1%。由此可見我國電信資費下調的巨大空間。
2006年,縱觀許多地方敢于“攔腰”降價,關鍵還在于原先價格水分太大,利潤率太高。而更多消費者恐怕還是在期待2007年,手機資費價格能降到位、降個明白。(記者陸文軍 章苒 彭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