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譚浩、李菲、劉奕湛、鄒偉)又是一年春來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即將召開。
回望2009,在全國上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歲月中,全國和地方人大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權力機關的職能作用,切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以一個個讓人難忘的新舉措、新突破、新探索,推動著民主與法治建設穩步向前。
全國人大代表畢紅珍(右二)在甘肅省平涼市城鄉公交車上聽取乘客心聲(2月24日攝)。畢紅珍經常乘坐的城鄉公交車成為她了解民聲、聽取建議的場所。新華社記者陳建力、多蕾報道
開創以重大專題調研推動中央重大政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先河
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制定出臺了擴內需促增長的十大措施,并下達4萬億元投資計劃應對危機沖擊,如何加強對資金的監管使用,尤其是重點加強對2009年安排的中央政府投資的監督?中央關心,百姓關注。
“要讓每一筆中央投資落到實處”--
2009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啟動“對中央政府部分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實施情況專題調研活動”,選取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農田水利建設、教育衛生等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等4個題目開展調研,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歷史上,開創了以重大專題調研推動中央重大政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先河。
對于這些關乎中央投資成敗的關鍵問題,通過主動開展專題調研,可以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嚴格把握政府投資和政策導向,堅持政府投資量力而行,防止重復建設和城市盲目擴張,確保中央保增長、調結構、重民生的一系列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圍繞四大專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十幾個專題調研小組,奔赴河北、山西、湖北、黑龍江、甘肅、內蒙古、云南、貴州、山東、浙江、上海等地。盛夏時節,全國18個省區市留下了調研組的足跡。
項目建設和審批程序是否依法合規,資金管理使用是否規范,工程措施和質量是否合格……每到一地,專題調研組既聽取地方各級政府的情況介紹,又深入到企業、科研院所、施工現場和城鄉困難群眾家庭進行實地考察;既了解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項目的進展情況,總結工程建設的成效和經驗,又實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與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同志充分交換意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次還邀請多家中央新聞媒體參與調研,全程跟蹤報道,以增加人大監督工作的透明度。
2月28日,虎美玲(右一)在鄭州舉辦的一項新春文化活動上為群眾演唱豫劇選段。全國人大代表、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虎美玲認為,文化建設要以“三貼近”原則為出發點,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內容、形式的多樣化,形成“文藝創作出精品、產業開發有效益、群眾文化社會辦”的繁榮發展局面;要始終堅持深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不斷從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反映社會生活中的新變化;要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更豐富的精神食糧。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一條條意見,一條條建議,凝結著調研組全體成員的智慧和汗水,給人啟示。河北省的一位市長說:“調研組發現了許多我們沒有發現的問題,提出了不少我們沒有考慮到的想法,對他們提出的建議,我們感到及時而解渴。”
參加調研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紛紛表示,對于某一專項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這么長時間、這么深入細致的調研、監督,過去很少見,這充分說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于中央決策的高度重視,并以調研、監督來促進政府更好地落實中央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