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周末在線聊天,網友的大多數問題都很好很強大。其中,房地產問題遠比一些提案議案要更貼近民生。當然,總理的回答也令性情中人動容,不僅表示他也深知“所謂‘蝸居’的滋味”,更誓言“有決心在任期內管好房市,保持合理房價”。
作為最近五年最牽動人心的民生話題,房價問題已成眾矢之的。在群眾,往往是干著急沒辦法;在中央政府,則既要顧及民生,又要顧及增長;在有些地方政府,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在開發企業,則是樂得水漲船高,國企無責任,民企無義務。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強力持續的政策意志,沒有足夠明朗清晰的政策宣示,僅靠“增加保障性用房”、“加快建設廉租房和普通租賃房”、“抑制投機性和投資性的住房”以及“依法對那些圈地不用、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懲處”等傳統手段,恐怕是很難打破以往“房價越管越漲”的現象,更遑論在“本屆政府任期內”要實現“合理房價”。
并且,要實現“合理房價”,總要有個參照。這就需要一個關于房價的公允標準或者指標體系,但到現在,值得公眾信任的、堪稱獨立公允的房價指標卻仍未誕生。統計部門公允嗎?按照“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1.5%”來衡量,我國房價不僅沒問題,甚至已經遠遠落后于群眾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中介機構公允嗎?按照易居中國的說法,“2009年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開發面積相比2008年分別減少了18%和19%,這就意味著2010年房地產市場仍存在土地供應跟不上住宅銷售供應的情況”,“供不應求”必然導致“房價繼續上漲”;至于學者專家,常年拋頭露面,其社會信用早已破產,不提也罷。
房價問題并非一個孤立問題,不可能以機會主義的態度、急用先學的手段,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房地產市場的亂象和宏觀經濟的根本矛盾緊密聯系———房價暴漲與制造業產品的低成本、低毛利率一脈相承;資金熱衷投機樓市,反映了其他投資領域的高風險、低收益……一言以蔽之,樓市的亂是經濟痼疾的反映,不可能脫離經濟結構調整去談樓市正本清源。但迄今為止,中央層面的經濟結構調整意圖到了部門和地方,或被解釋為產業結構調整,或被解釋為企業產能整合,仍缺乏足夠清晰一致的共識。
綜上可見,自上而下,對房價問題,如果既無新手段,也缺乏比照標準,不能觸動問題根源,又讓我們拿什么去建構信心呢?
“兩會”即將召開,代表、委員們實在該從總理和民眾都感受到的“蝸居之痛”出發,以此為一個關鍵詞來參政議政。傳統上,以往代表人民的“兩會”固然是年年召開,但其間不少的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限于各自領域,數量雖巨大,但重點難突出。還有些代表、委員則純屬“被代表”,不思進取、一言不發。與其如此,實在不如借助在“兩會”前,即以網絡平臺收集民生熱點主題,將之設置為當年或當屆“兩會”主題或關鍵詞,然后再請代表、委員們圍繞主題從各自角度發表看法,集中精力于主要矛盾,該是更有效率的做法。
再進一步,既然房價問題事關經濟轉型,且徹底解決該問題或不僅限于本屆政府,那么不妨就從今年“兩會”開始,將解決人民“住者有其屋”的問題當作關鍵詞。
□沈洪溥(北京 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