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陳淮: 首先我們說,它和市場是什么關系?沒有這樣一個非市場化的資源配置體系,以競爭、以優勝劣汰為資源配置原則的市場化配置資源體系就不可能完善。就像奧運會一樣的,得金牌固然是鮮花簇擁,記者圍著拍照,廣告商圍著他,給我們當代理人吧;小姑娘給寫紙條,“劉翔哥,我想你”。應該有這個機制,一切優質資源向優勝者身上堆積是鼓勵社會進步的機制。但是劉翔腳崴了,因病傷退出比賽的人怎么辦?他們是不是就應當無人救助,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躺在那里,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呢?這也不是社會文明的體現,否則下一個奧運會比賽的時候,跑得慢的給跑得快的下藥的事件就會多起來了,“我叫你跑得快,我叫你邁腿就拉稀”。用在社會上,社會矛盾就會發展到激化、對立和對抗。所以,我們一定需要一個不依靠競爭,沒有競爭能力,不依靠優勝劣汰、和等價交換沒有關系,他不能給社會做貢獻或他只能做很小的貢獻,而社會給他房子住的機制。這個機制叫保障。
2010-10-11 09:40:58
陳淮: 第二層意思,中國住房保障體系是一個年輕的體系,整個社會化的保障體系迄今最多不過是十年。中國以前不是沒有保障,我們叫“生老病死有依靠”,依靠的是公有制,這個成本是包含在企業運行成本中的。在改革開放前二十年中,我們沒有太多注重這樣一個保障體系。但是到九十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大量的國企停產半停產,包含在國企之中的“生老病死有依靠體系”不能維持下去了,我們才開始建立社會化的保障體系。僅僅十年多的時間,我們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下崗失業保障、養老金社會發放的保障以及其他的保障,陸續發展到住房保障體系。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一個有6.2億城鎮人口的巨大群體,我們用十年時間,應該說走得是不慢的。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社會革命,一個資源配置體系的重新搭建,我們別把這件事想得太容易。
2010-10-11 09:44:07
陳淮: 住房保障體系并不等于就是保障房建設,住房保障體系是針對一個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所必需的住房這種東西,采取政府行為給予支持的一種保障體系。我剛才說,人人生而,老天爺派你到這世上走一遭,你就要體面的活著,享有基本生存需要保障的權利。你什么都干不了,社會也應當給你一個房子住,這就叫基本保障。住房保障體系,從客觀規律和國際經驗看,結合中國的國情,有四個層次的組成部分。我們剛才賀主任所講到的基本保障以及大家所關注的今年的廉租房建設,以及其他的保障房建設,屬于基本保障或者叫最低保障。我們把它歸結為救助、救濟性的保障,如同民政局發低保一樣的,有一些重度殘疾人、無人贍養的孤寡老人,家庭勞動力和人口需要負擔嚴重不匹配的人的家庭,需要社會救助才能生存下去;如同我剛才說的,如果家里別說沒有勞動力,就是有勞動力,掙的工資如果按人均達不到北京最低生活費標準,民政局有義務、有責任給你補到最低生活費。這就叫救濟性的保障。廉租房就屬于這個保障體系的構成。
2010-10-11 09:45:18
陳淮: 這個構成對中國來說格外重要,在于我們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是一個底子薄、發展歷史短的國家,我們是一個發展嚴重不平衡的國家,我們同時還是一個大人口從農村向城市快速聚集遷徙過程的國家。低端老百姓所占比重比發達國家要高得多。
2010-10-11 09:47:24
陳淮: 這個歷史階段,我們需要二十到三十年才能從一個金字塔型的社會財富分布結構過渡到橄欖型、棗核型的結構,也就是中產階級占主要比重的結構。因此,在發達國家,有6%-7%的人群是需要社會和政府不要錢或者基本不要錢給房子住的人。不僅僅是我剛才說的這兩種,比如在美國還有未婚先孕的單親母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非法移民等諸多來紐約,這類人群相對穩定的占到6%-7%,他連租房都租不起,政府基本上不要錢給房子住的,但是保障的標準只是滿足基本住房需求。我估計,得比賀主任略微悲觀一點。中國保障的群體恐怕不是10%-15%,而是15%-20%略多,這個比例是城市大小東西部,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步變化的,但是起步的時候,由于中國老百姓祖上爺爺爸爸那一輩都是無產階級,沒有人有財富累計,大家都從一無所有起步,所以這個比重比發達國家大。救濟、救助性的人群保障廉租房,廉租房也并非就一定是實物房,包括實物房,包括貼租,也包括貨幣保障。
2010-10-11 09:48:32
陳淮: 第二個層面是援助型的保障,和救助型、救濟型相去配的援助型,也屬于住房保障的題中應有之義。全世界的年輕人哪怕是發達國家的年輕人,也勢必面對一個不可改變的兩難,也就是他一輩子工作積蓄是足夠買一套稱心如意、滿足改善功能住房的。但是,攢夠這些錢需要到40歲-45歲,而他25歲或者28歲就需要結婚娶媳婦,這就存在一個時間差,這是一個天然的自然屬性的差別。在城市中,實際上還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很多其他原因導致的,比如大家說的夾心層,比如說“北漂”、流動人口。援助型的保障是指,自己有一定能力解決住房問題,但是不足,需要政府給予幫助。但是這個不足覆蓋的面是比較寬的。假定說自我解決依靠市場化的方式解決住房問題,有需要十成能力,有八成能力缺兩成也叫不足,十成能力中有兩成缺八成,也叫不足。這個援助型的包括大家詬病的但我以為有存在意義的經濟適用房,包括近兩年政府大力提倡的公共租賃住房,包括公務員享受的住房補貼,包括今后可能發展的貼息、貼租。順便說一句,大家說,首套房首付提高到三成,是不是就把窮人或者“夾心層”排除在外了?我以為這個認識恐怕是對房地產市場發展規律了解不多的一種認識。因為全世界皆然,房貸三成首付是一種常態。我們原有的兩成首付是一種打折優惠,是在2009年“保增長、保民生”過程中,刺激經濟的一個短期性的優惠性政策,不會有一個商店每天都打折優惠,那就不叫打折。因為兩成首付的風險是由銀行這個作為企業的主體來承擔的,在短期內負擔社會責任是它應盡的義務,但是要求銀行長期承擔這種低于正常風險臨界點的貸款比例,恐怕是超出銀行負擔。
2010-10-11 09:50:31
陳淮: 一些“夾心層”付三成首付之后,他自己的負擔加重了,我們有沒有可能從低首付的貨幣政策調整為援助型的財政政策呢?我認為這個余地很大。比如說貼租,比如說在首付問題上的政府擔保等諸多,當然這是處在研究階段的設想而已。但是講援助型保障的時候,順便說到,我們在援助型保障的范圍內,有很多文章可做。我們的兩進兩現的小戶型也屬于援助型保障。我們剛才說了,保障和市場之間并不是完全隔絕的,有一個重要的連接點。連接點在哪里呢?在過去十年里,我們蓋了70億平方米的城鎮住房,蓋了八千萬套住宅,理論上說,我們現有的八千萬套相當于現有城鎮居民家庭的三分之一,僅僅十年時間,蓋的新房就有這么多。從這個指標上我們聽出來,我們蓋房的速度是不慢的。但是同一組數據還可以另有一個解讀。如果說在過去十年,有30%到33%的家庭住進了新房,每年每百戶家庭也只能有三到四戶住新房,這還是過去十年我們住房建設大躍進的一個過程。如果有一百戶老百姓想改善住房條件,每年只能蓋三到四套新房的話,哪三到四戶先改善的問題就提出來了。如果我們說了,保障歸保障,市場歸市場,那這一套四套的分配完全交給市場的話,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誰最有錢誰先改善,出價最高那三到四戶優先改善。
2010-10-11 09:53:54
陳淮: 而政府可以做的,就是讓那些住房嚴重困難亟待改善的群體,參加工作不久,急等著結婚娶媳婦和父母分開住的“夾心層”優先改善。這也是政府的一種援助型保障性行為,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堅持,特別是今年以來格外強調的土地供應和住房建設中一定要有相當比例的小戶型、兩進兩限房以及公租房,另外的是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這五類房的原因,這也屬于援助型。政府通過種種方式的援助政策,使那些需要有一個過渡期的群體,也適當滿足自己的住房需求,也適時滿足自己的住房需求。
2010-10-11 09: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