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位專家回答問題之前,我還要再對于重癥救治的工作強調一個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當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加強重癥患者的救治,對重癥患者要及早發現、及早救治,要特別關注易成為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盡早使用有效抗病毒藥物,降低病死率。為此,衛生部陳竺部長在全國衛生系統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視頻會議的講話中明確地提出:對臨床癥狀較重的患者和出現流感樣癥狀且易成為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要盡早應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各省要按照本轄區人口總數的2%的比例,盡快申請從中央儲備中調撥奧司他韋。這個問題一會兒可以請席院長再解釋一下為什么對重癥病例要盡早使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我們不希望各地因為沒有積極儲備奧司他韋而出現該用的時候用不上這種被動局面,儲備是干什么的?就是要該用的時候要用得上。
大家對于重癥救治,對于死亡病例的報告,包括其他防控的問題,有沒有要與專家進行交流的?幾位專家都很權威,席院長是我國重癥救治領域的權威,劉教授對于國際疾病的分類、病案的管理也是權威。
記者提問:現在共死亡8例嗎?
鄧海華:每周一、三、五通報,今天晚上會通報。現在不止8例了。
追問:對死亡病例的特點有沒有進行總結歸納?據了解,現在這些死亡病例也有一些是身體好的年輕人,但是病情進展得很快,發燒,然后馬上來不及搶救就去世了。
席修明:我跑了幾個省,包括北京的幾個重癥患者救治都是我們參與的,確實像你說的,重癥病人的病情發展非常迅速,但是有一點,實際上還是有些蛛絲馬跡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重癥的早期癥狀,比如持續高熱不退,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這些早期的識別,就成為現在的醫生,特別是在第一線工作的臨床醫生應該高度警惕和重視的。前一段時間有幾個病人是比較早期的,一般來說入院24小時之內死亡的,可能是因為醫生對這個疾病的客觀規律的認識不夠完全。最近一段時間來看已經好多了,我們早期一看發現重癥了,就馬上上呼吸機,按照重癥的搶救程序開始。剛開始的西藏、新疆的病例,包括北京的那位大學生,都是時間很短,沒有搶救成功。原因一是疾病發展很迅速,二是醫生的經驗有差距。我想,隨著疫情的發展,同時衛生部和各省衛生廳都組織了不同層級的培訓,以及專家組到各地指導救治,對重癥的救治應該有所好轉。我個人認為,對疾病的早期識別很重要,美國也是吃了這樣的虧,所以他們專門制定了早期識別的標準,不同的國家也不一樣。衛生部在第三版的診療指南方案里也制定了重癥病例的識別,強調什么樣的病人有可能會發展成重癥,及時進行早期干預。國外的文獻報道,在ICU中的病死率從9—38%,墨西哥是38%,澳大利亞是9%,西班牙是20%多。因為我們現在的病例數和死亡人數還比較少,他們都是上百例,像加拿大是90例的死亡,他們可以進行死亡病例的特點分析。從我們現在的幾個死亡病例來看,基本上和國外差不太多,都是一些青壯年為主,甚至包括小孩、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