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收緊和利率優惠將于年底取消的傳聞,給購房者造成了恐慌。
本周,上海的購房者開始四處托關系,督促銀行快點審批房貸合同,試圖搶搭優惠政策的末班車。“搶貸潮”在很多城市出現。
對實施了一年的房地產政策要調整的各種猜測報道驟然多起來。盡管住建部內部近日下令,在下個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未定調之前,各官員不能在任何場合發表對優惠政策止、續的看法,以免引發市場異動,而媒體仍然在報道并且不斷深入。一個需要決策者正視的問題被拋了出來:房地產雖然拉動了50個行業的增長,但是房價卻瘋漲到讓更多的人買不起了。
去年11月,為刺激需求,政府下調了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并減免了房地產相關稅費;開發商獲得貸款變得容易很多,并且下調了商品房建設的自有資金比率,使開發商提高杠桿率……這些成為抵御金融危機、拉動經濟增長一系列計劃中的組成部分。
過去的一年中,房地產市場明顯反彈,但副作用也如影隨形,淘汰過剩產能這個老問題只好“暫時擱置”,樓市火爆,鋼筋水泥等行業變得無法抑制。另外,瘋漲的房價也將人們的消費結構推向“畸形”——當收入都用來買房子時,日常消費受到抑制,終端需求難以啟動。
高得離譜的房價,讓買不起房子的人感到“徹底絕望”。
“買個70多平方米的房子要150多萬元,花近50萬元首付,按揭30年,利息算下來也已經接近80萬元了,這樣總的來算買下這棟房子一共需要230萬元。”在北京一家網絡公司工作了四年、和妻子租住在一間35平方米房子的張輝說,他已經放棄了趁年底前優惠政策仍有效而買房的決定。他們兩人的積蓄以及雙方父母能夠提供的贊助,不足以支付首付。今年,北京四環路以內商品住宅期房均價已達2萬元/平方米。
購房成了與他們無關的富人的投資游戲。他們有真正的購房需求卻成了“局外人”。
被稱為“民間地產評論員”的時寒冰憤怒地說,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傳銷場所”。
他逐一分析說,地方政府通過控制地皮——他們最擔心房價暴跌,把地皮割成一塊塊的,高價賣給開發商。銀行大量放貸,開發商拿到錢,回去蓋個房子,包裝一下,搖身一變就成了高檔“傳銷商品”。然后,開發商委托中介機構承銷,賣房時中介再找些托兒排隊,造成房子脫銷的假象,吸引大批炒房者充當下線。經過一輪加價炒作,房子傳遞到金字塔的最底層——有居住需求的購房者那里,最后只能接受這個“高價傳銷品”,而成為替銀行打工的房奴。
加入這場傳銷盛宴的還有一擲千金、迅速拿地的央企,輿論認為,他們和地方政府、銀行、開發商、中介機構共同推高了房價。
誰來扭轉這個局面?毫無辦法的“局外人”寄希望于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能將這個問題列入議題。
“房地產業、產能過剩的行業信貸都將被壓縮。”周二,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何志成說:“今年財政投資啟動的一系列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將給明年的經濟增長帶來堅實的基礎,同時全球經濟回暖也將使中國的出口好于今年。所以保增長不需要再過度依靠房地產這一個產業。”
有居住需求的購房者們希望,這樣的一些“利好”聲音能夠多起來并傳遞到上面。(王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