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6日(星期二)上午10時,請中國氣象局局長、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介紹中國的氣象狀況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最新進展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華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全球氣候變化,特別是全球變暖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近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相關會議,也受到了媒體的關注,所以今天我們特地請來中國氣象局局長,也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先生,向各位介紹中國氣象工作狀況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最新進展情況,并回答各位記者感興趣的問題。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鄭國光先生。秦大河先生長期從事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多次參加主持南北極、青藏高原和中國西部地區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許多創新型成果,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在我們先請秦大河先生簡要介紹情況。
(2007-02-06 09:55:29) |
|
[秦大河]: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和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見面,談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第四次工作報告情況和氣象工作新進展情況。我希望我的講話更加通俗一些,但是我不得不告訴大家,氣候變化從科學上講是當代科學最前沿的部分,應用方面也和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盡量避免使用科學術語。
關于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的情況,IPCC是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聯合組成的一個政府間的專業機構,重點是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識、影響和適應減緩的方面進行方面進行對策評估,迄今為止已經三次了。2月2日上午在巴黎我們舉行了新聞發布會,這是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的最新成果,新聞界的同志都進行了采訪。
(2007-02-06 09:56:57) |
|
[秦大河]:
第一工作組主要負責氣候變化的科學評估,因而是氣候變化領域里的一個特色。我們的題目叫做《氣候變化2007:自然科學基礎》。我很榮幸和美國的科學家蘇姍·所羅門博士共同擔任聯合主席,我們還請澳大利亞馬丁·馬尼和中國的陳振林先生負責技術支撐組的工作。
(2007-02-06 09:57:21) |
|
[秦大河]:
主要談幾個方面的問題。這個報告有如下幾個內容,第一,我們對氣候變化的驅動因子進行了探討,可以看到,這三個圖標,一個是甲烷,一個是二氧化碳,一個是氧化亞氮,自從1750年迅速增加,后坐標是萬年尺度,可以看到近期二百多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副圖可以和在IPCC和WMO的網頁上很輕松地拿到。
(2007-02-06 09:58:36) |
|
[秦大河]:
是什么原因驅動了氣候變暖呢?第四次評估報告一個新進展認為,自2001年的第三次評估報告結束以來,我們對人類活動對全球升溫、輻射影響的凈值給了一個定量標準,每平方米1.6瓦,有一個不確定值在正的0.6至正2.4之間變動,科學上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給出了一個區間。這幅圖描繪了二氧化碳、甲烷乃至于太陽輻射等的變化,你們可以從網頁上拿到這幅圖。最下面的這一點,就是正值和負值抵消,大約是1.6。
(2007-02-06 09:59:11) |
|
[秦大河]:
我們觀測到了什么樣的變化?當然,我們觀測氣候變化的話,除了溫度,除了降水之外,還有其他氣候系統的代用指標。在圖上比較了全球平均氣溫,在橫坐標代表1850年到2006年,1850年以來,世界上有了正式的氣象實測資料,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到六十年代是一個升溫過程,到八十年代還有個升溫過程,可以看到全球海平面在逐漸升高,而且北半球大部分積雪的面積在逐漸縮減,這三方面反映了全球變暖的趨勢。所以我們認為,當今氣候變化的直接觀測支持了我們的論點,溫度、海平面上升和積雪,給出了1906到2005年這一百年全球地表增溫。我們在一些方面還沒有看到明顯的變化,比如說龍卷風,比如說冰雹、南極海冰、閃電、沙塵暴等等并沒有呈規律性的變化。
(2007-02-06 09:59:48) |
|
[秦大河]:
這次評估報告的一個新的論點,對古氣候的氣候代用指標進行了研究,可以說集全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家和他們的研究成果,給出在十二萬五千年之前,北極的地區的溫度比現在要高3到5度,南北極冰蓋的退縮使海平面上升4-6米,在十二萬五千年以前是這樣的數值。
第三,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和歸因,我們怎么樣看待氣候變化呢?我們認為,最近50年全球平均溫度是升高的,這個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觀測到的人為溫室氣體增加導致的。很可能是由不同的概率上的一些規定,我們對全球各個大洲,除了南極洲之外,看圖,紅顏色是因為有了人為活動導致溫度增加,而藍顏色就是忽略人為活動的變化。
(2007-02-06 10:08:00) |
|
[秦大河]:
下面是全球陸地和全球海洋的平均溫度的圖。對于未來,我們做了預估,和第三次評估報告相比這次的第四次評估報告使用模式更多,模式運轉的時間更長,而且發展中國家的模式也被列入,比如中國的模式也加入其中。我們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的平均增溫1.1到6.4℃,相應海平面相應上升0.18-0.59米,這是基于不同的經濟社會等情景下發生的。
(2007-02-06 10:09:27) |
|
[秦大河]:
我們工作組的科學家認為最好的一個圖,不同的排放氣候社會經濟情景,未來氣候變化的預估,目前變暖和區域尺度的預估能力可靠,這些方面比第三次評估報告更加可靠一些。這張圖左邊給出了溫度,中間這幅是2020到2029年,右邊是2090到2099年,根據海洋大氣模式地表預估結果,在IPCC和WMO的網頁上都可以查到這組圖,而且我們對未來的降水里,紅顏色代表干旱,藍顏色代表降水量增加,中低緯地區區域干旱,而中高緯地區降水量增加,這是預估。現在的模式表明,在1.9到4.6度的全球平均增暖,如果持續千年,會導致北半球格陵蘭冰蓋部分消失和完全消失,造成的最大幅度7米海平面的上升。
(2007-02-06 10:09:54) |
|
[秦大河]:
中國參與IPCC的情況,我很榮幸被遴選成為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科學家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代表,參加第四次評估報告的人數有了增加。第一次評估報告在八十年代只有九位中國專家參加,現在有二十八位中國專家參加。中國氣象局是中國在IPCC活動當中的授權牽頭單位,組織中國科學家參加編審和評審,承擔辦公室任務。我們也是國家氣候委員會的掛靠單位,通過這個單位協調全國的科技力量做這方面的工作,而且我們組織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一些決策的科學依據等等,我們還舉辦了一系列的國際學術會議、國內學術會議,來支持和協調氣候變化科學問題。
(2007-02-06 10:11:09) |
|
[秦大河]:
中國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的一個組成單位,也是全球地球觀測組織的組成單位。我本人是世界氣象組織的中國常任代表,我左邊這位鄭國光同志是全球地球觀測組織的四位聯合主席之一。我們與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合作關系。我們積極開展科研工作,還有專門的經費,牽頭開展了一些國際項目等等。我們也把氣候變化的工作納入了國家和部門的發展戰略規劃,比如說去年元月份,國務院3號文件是《國務院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3號),國家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綱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氣象事業發展的“十一五”規劃等等里面都將氣候變化納入戰略和計劃當中。
(2007-02-06 10:12:06) |
|
[秦大河]:
為了推進三個文件的落實,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的一個最大的實體單位,對自身的業務進行了改革。這個比較復雜,也比較專業。簡單說,我們叫做“多軌道、集約化、研究型、開放式”,把天氣氣候、氣候變化和國家經濟社會和為人民、國家減輕自然災害聯系在一起,既為中國人民服務,也為世界氣象組織,進而為世界人民服務。我們現在有一系列的觀測資料,這是進行氣候變化非常重要的科學依據。
(2007-02-06 10:13:34) |
|
[秦大河]: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氣候變化問題,胡錦濤主席談到氣候變化不僅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而氣候變化過去是科學問題,現在是現實問題,比如說預警、避險、應急保險等等,都跟氣候變化工作有關系。中國氣象局作為一個科技型、基礎型、社會工藝型單位,要落實社會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推動國際合作,為國家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對策,我們主要提供科學和技術支撐,從而為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對全人類社會的影響,對國家安全保證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希望我的介紹不至于太專業化,謝謝大家。
(2007-02-06 10:14:55) |
|
[華清]:
下面請各位記者提問,像往常一樣,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07-02-06 10:15:38) |
|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
根據這次IPCC報告的結論,以及中國科學家在研究中所得出的結論,您會對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方面提出怎樣的建議?
(2007-02-06 10:15:58) |
|
[秦大河]:
謝謝這位德國記者提出問題。就像剛才我介紹的,我作為IPCC的聯合主席和一名科學家,在國內我同時作為中國氣象局的主要行政負責人,我們從IPCC第一工作組的科學結論當中得出了一些結論,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幾項:第一,上個世紀中期以來,這段時期的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它對我們必然是有影響的。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如何減緩這個變化?我認為是我們科學家應該對政府提建議的重要方面。我個人認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的研究方面還應當做更多的工作,比如說我會向我國政府建議,在國家的“十一五”規劃當中,在中長期的規劃當中,以及在我們氣象科技發展規劃當中,應當適當地加強氣候變化研究的投入,這是第一條建議。
(2007-02-06 10:16:30) |
|
[秦大河]:
第二條建議,我們中國在對氣候系統的觀測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們目前的臺站分布并不均勻,東部比較密,西部地區比較稀疏,而且我們的觀測主要限于大氣圈,而對于其他圈子,比如水圈、生物圈、冰雪圈和巖石圈也應該進行監測,中國政府應當給予更多的投入,使我們在這方面的觀測更全面,以便拿到更精確的資料,為應對氣候變化得到更好的資料。
(2007-02-06 10:17:57) |
|
[秦大河]:
第三條建議,我們會把這個科學結論以某種形式正式向各級政府進行表述,我們也希望它能夠成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策略的科技支撐。
最后一點是宣傳方面,宣傳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一些影響,向公眾、向社會、向決策者進行宣傳,我認為是我們科技工作者,同時也是中國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將盡我們最大的努力。
(2007-02-06 10:18:21) |
|
[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秦局長,全球氣候變化會對中國產生哪些具體的影響?現在北京近一段時間日平均氣溫突破了歷史最高值,還有去年的時候,我國東南沿海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超強臺風,像這樣極端的氣候事件是否和全球氣候變化有直接的關系?謝謝。
(2007-02-06 10:18:45) |
|
[秦大河]:
謝謝你的提問。首先我要表述一個科學概念,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而且我們都被大氣圈所覆蓋,而大氣圈是運動狀態的,而且它們是相互影響的。所以這種全球變化或者全球變暖,總體上來講是影響到我們這個地球村的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家庭。您談到今年北京的暖冬現象,我作為氣象局局長可以告訴你,到二月底我們才能進行統一的發布,但是今年看起來冬天確實比較暖,北京的最低溫度,白天都在零度以上,最近達到了零上九度、十度,顯然這和全球變暖有一定的關聯。談到一些災害性的天氣,比如說干旱,比如臺風,在我們亞洲地區叫臺風,在印度洋地區叫旋風,在大西洋、美國叫颶風。從研究的結果來看,這種全球變暖,對于這種極端天氣事件是有一定影響的,它會使一些極端天氣事件,比如高溫、干旱、颶風的頻數和強度都發生一些改變。所以去年在中國發生了幾次大的臺風,造成了一定生命財產的損失,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往往和全球氣候變化聯系在一起。
(2007-02-06 10:19:34) |
|
[美聯社記者]:
剛才您提到中國要在觀測、研究以及提高公眾意識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我想提另外一點,現在中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溫室氣體的排放直接造成了全球變暖,鑒于這樣的情況,中國為什么不立即采取一些具有約束性的排放限制,并且在這方面加強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謝謝。
(2007-02-06 10:21:52) |
|
[秦大河]:
謝謝美聯社記者提出這個問題。我有一個資料,根據《中國氣候變化初始國家信息通報》,以及1994年中國溫室氣體人均排放是0.6噸碳,還有一個估算是2000年的結果,排放量總量在美國之后居于世界第二,但是人均排放是0.65噸碳當量,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相當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人均排放量的0.21。
(2007-02-06 10:22:33) |
|
[秦大河]:
我剛才談到了,我們第一工作組是氣候變化自然科學基礎工作,所以,我談得更多的是加強研究,加強觀測,這和我的本職工作更有關系。你問我為什么不更多地關心排放量的約束,作為一個地球村的公民,作為一個科學家,我實際上是很關心的,我也注意到了。我可以談談我的感想。
(2007-02-06 10:26:37) |
|
[秦大河]:
早上6點半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聯播談到中國總理溫家寶先生在吉林省視察工作,他到了一個油田,登上了鉆塔,發表了一番講話。有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他說:“我們確實很需要石油,但是我們首先要節能降耗。”足見他對這件事情觀察得多么細致。我也從我的工作當中了解到,比如說中國政府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當中有一條指標,要求各地的能源消費強度要比“十五”期末下降20%,平均每年4%。
(2007-02-06 10:28:09) |
|
[秦大河]: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而又非常艱巨的目標,能不能實現呢?我可以告訴你,我參加過國務院的會議,溫總理非常嚴肅,要求各省級要落實這個20%的指標。我想,政府對這方面還是有很迫切的要求的。我認為,中國將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利用清潔能源方面有一些舉措。我所在的中國氣象局有專門的機構承擔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關于風能發電、風場探測的一些相關工作。這個單位就設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目的就是發展清潔能源,主要是風電的基本觀測,為風電場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2007-02-06 10:33:05) |
|
[秦大河]:
第三個例子,在2001年,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結束時,我們曾經組織科學家給中國國務院領導做了一次報告,叫做《氣候變化的事實、影響和對策》,已經過去五、六年了。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的工作已經結束,我們這兩天正在組織中國氣象局有關業務單位全力以赴把結果整理出來,既要向全社會宣傳,也要向決策者包括國務院領導進行宣傳,相信我們科學家會盡最大的努力,向決策者,向公眾進行宣傳和匯報氣候變化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并提出我們的建議。
(2007-02-06 10:35:21) |
|
[美國彭博新聞社記者]:
中國農業界有一種說法,每過兩三年就有一次大災。中國糧食連續三年增產,但是今年前景好象不是非常樂觀,包括去年秋天在小麥的主產區出現一些干旱和高溫的天氣,今年積雪的覆蓋率也不是很高,而且吉林的玉米產區現在降水量也少。你們對氣候對中國農業的影響有什么看法?
(2007-02-06 10:36:19) |
|
[秦大河]:
謝謝你的問題。你談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天氣,一個是氣候。這個我必須澄清一下,我們今天主要是談氣候,你問的實際上是去年的天氣情況,它和農業的關系。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我個人的看法,我們到現在也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中國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給農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氣象局,無論是國家氣象中心還是國家氣候中心,都為中國的農業天氣預報和短期氣候預測做了很多工作。
(2007-02-06 10:37:17) |
|
[秦大河]:
關于農業糧食產量,您談到了這個地區有旱災,某個地區有澇災,造成了農業減產,我相信都是有根據的。但是從我們的報告當中聽到的,中國糧食產量的總量是連續三年增加的。比如說去年四川、重慶大旱,這毫無疑問會造成農業減產。但是作為中國氣象局,我們也進行短期氣候預測,包括到來年4月份汛期氣候預測,到秋天的時候是預報今冬明春的天氣。從中國國家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對2006年汛期氣候預測的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準確的。但是我必須聲明,這種短期氣候預測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比較準確算是比較好的成績了。但是我們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是比較好的,比如去年強臺風及旱情的預報,災害性天氣的預報和預警。我們有中央氣象臺,各省級氣象臺,以及市縣氣象臺,分級負責對本行政區域的短期天氣進行預報,并進行評估和服務,這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我們之所以和農業有非常好的合作關系,是與我們氣象服務有關系的。
(2007-02-06 10:38:22) |
|
[秦大河]:
中國氣象局有一個天氣廣播系統,每天晚上新聞聯播結束之后,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通過華豐影視,通過中央電視臺第一頻道向全國播送24小時、48小時的天氣預報,我可以告訴你,這是中國收視率最高的一個節目,因此也是世界上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因為中國的人口最多。而且我們的影視,通過鳳凰衛視播報北美、歐洲、亞洲的四百多個城市的天氣預報,也同時在做服務。你提的這個問題,我們中央氣象臺的臺長也在,國家氣候中心的主任也在,對他們都是一個激勵。今后他們會對今后的天氣預報、短期氣候預測和農業的關系更加重視,作出更好的服務。謝謝。
(2007-02-06 10:47:09) |
|
[新華社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去年夏天川東盆地高溫干旱,現在長江的水位偏低,以及今年的暖冬,這是不是和全球變暖有關系?第二,您剛才也提到了,咱們國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時候強調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經濟發展機制,十三億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他們的生活習慣于使用煤炭、電、化工燃料方面,他們的習慣如何改變?他們作為地球村的一員,為減緩氣候變暖能夠發揮什么作用?請您進行點評,謝謝。
(2007-02-06 10:49:17) |
|
[秦大河]:
關于2006年我國川東盆地干旱高溫以及長江中上游地區降水量減少,長江水位低,這是一個事實。實際上盆地東部的伏旱還有年代的特點,符合大氣環流的基本特點。但是我要強調,去年川東大旱在全球大背景下出現,背景是全球變暖,氣候系統的因子出現了一些異常,像青藏高原去年春天的積雪非常少,環流形勢發生變異,我國從副熱帶地區得到的熱帶、副熱帶的水氣減少等等,導致這樣的結果。這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自然導致長江水位的降低。這里面有很多的問題,我們有一些材料,會后可以索取。
(2007-02-06 10:50:12) |
|
[秦大河]:
第二個問題,你談到中國企業的能源消費特點,實際上就是中國能源消費的基本結構。中國現在主要的能源,據我知道,69%還是煤炭,而煤炭的確不是很清潔的能源。就中國的這種經濟狀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人口眾多的國家,要想徹底改變能源結構,使用清潔能源,需要花很多的錢。有幾個東西的制約,一是技術,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清潔能源的技術水平和西方科技發達國家比還有差距,比如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說美國、日本這方面的生產確實比中國要好,中國要趕上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第二,我們可以買,經濟上的制約也很大。你提的這個問題,是將來必然的發展目標,發展經濟,改善能源結構,最大限度地使用清潔能源。當然,中國目前的資源還有潛力可挖。剛才這位美聯社記者提問的時候我也談到了,我們的能源消耗要減少20%,說明我們還有潛力可挖,但是這種潛力挖完之后,肯定是要采用一些清潔技術,那時候我們是非走這條路不可,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你的問題,我的回答就一句話,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而且要又好又快地發展,才能夠穩步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這也是和中國政府最近幾年的政策是一致的。謝謝。
(2007-02-06 10:54:29) |
|
[路透社記者]:
我的問題也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我們現在所能拿到的關于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新數據是2001年的,您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最新幾年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估計數字,有關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的預計情況?根據預計,中國是不是會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排放國?還有,中國什么時候會對全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全面的核查和審計?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沒有對全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和了解的話,是不可能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有效應對的。
(2007-02-06 10:57:47) |
|
[秦大河]:
謝謝你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剛才給出了一個數字,就是到2000年中國化石燃料推算出來的結果,很遺憾我手頭沒有最近幾年的資料。我想,你可以通過其他一些雜志查到這些東西。因為根據《京都議定書》,中國屬于非附件1國家,沒有必要每年通報排放清單。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2012年。
關于未來中國排放的前景,我們第一工作組不做排放情景的預估,我們是預估未來氣候變化,包括降水、溫度未來的變化。要讓我談一談未來中國的情況,我剛才已經介紹了,中國政府已經在采取一些措施,你駐中國時間長,應該知道中國在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節能降耗的硬指標。
(2007-02-06 11:00:50) |
|
[秦大河]:
我這里有幾個資料可供你參考,比如中國在調整經濟結構、推動技術進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有一個數據,中國萬元GDP的能耗從1990年的2.68噸標準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噸標準煤,按照2000年的可比價格年均降低4%左右。按照環比法計算,1991年到2005年的15年中,中國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達到8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18億噸。
(2007-02-06 11:03:26) |
|
[秦大河]:
中國發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比如中國加強了水能、核能、煤成氣的開發和利用,也支持農村邊遠地區和條件合適地區開發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風能,使優質清潔能源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2007-02-06 11:04:05) |
|
[秦大河]:
中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森林覆蓋率近年來有了增加。另外,中國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草原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建設和保護措施,所以我們估計,1980年到2005年,中國造林活動累計凈的碳吸收大概是30.6億噸二氧化碳。
(2007-02-06 11:05:20) |
|
[秦大河]:
我給你提供的這個數據,可能不足以回答你讓我預估的問題——到哪一年中國的碳排放達到多少噸,但是我給了你一個情景,這的確不是我的特長。二氧化碳確實是重要的溫室氣體,它在大氣中的存活期大約是30年到3000年,也意味著我們現在的全球變暖由來已久,我們的排放將要持續一段時間,都會給地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我們必須考慮到它的影響,必須采取行動。
(2007-02-06 11:06:42) |
|
[中國日報記者]:
向鄭國光副局長請教一個問題,迄今為止中國發射的所有衛星中大約有十分之一是氣象衛星;另外到目前為止,中國建設的新一代氣象雷達有118部,比一些發達國家還要多。我想問一下,我們國家在氣象衛星和天氣雷達方面為什么有這么大的投入?它們對天氣系統的觀測和氣象變化的研究能起什么樣的作用?今年在天氣雷達和氣象衛星發射方面會不會有新的進展?謝謝。
(2007-02-06 11:09:12) |
|
[鄭國光]:
大家知道,中國是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包括氣象的衍生災害,是2000億-3000億元人民幣,大概占國民經濟總值的2%-5%。中國政府一貫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加大對氣象現代化的投入。從1970年開始,中國政府就支持發展氣象衛星,從1999年開始建設中國的新一代的天氣雷達網。
(2007-02-06 11:10:13) |
|
[鄭國光]:
中國的氣象衛星不僅為中國的氣象防災減災,也為世界的氣象防災減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對天氣雷達網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一部雷達大概投入三千萬人民幣左右,新一代的天氣雷達網有158部雷達。可以看出,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政府拿出這么大的投入來支持防災減災的天氣雷達網建設是不容易的,說明中國政府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
今年按照計劃,我們將發射新一代的極軌氣象衛星,這個極軌氣象衛星的觀測分辨率和觀測能力將有很大的提高。今年國家還要加大對新一代天氣雷達的投入,就是說今年很可能將完成158部的雷達網建設。這些衛星的運行和天氣雷達網的建設,將大大提高中國對突發性天氣災害的預測和預警能力。這是中國政府對防災減災的一個重大貢獻,也是對世界氣象防災的一個重大貢獻。
(2007-02-06 11:15:19) |
|
[華清]:
我先做一個預告,本周四和下周二上午也有兩場新聞發布會,分別介紹知識產權保護和反腐敗工作,歡迎參加下兩次的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秦大河局長和鄭國光局長。
(2007-02-06 11:1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