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收看中國教育電視臺現場直播的廣大觀眾朋友,收看人民網、中國網在線直播的廣大網民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關注、出席教育部今年的第16次,也是我們定時定點召開的第7次新聞發布會。
(2006-07-25 14:49:03)
[王旭明]:
大家都知道,北方的氣侯一般很干燥、熾熱,今天不同,空氣中帶著涼爽和濕潤,希望這種氣侯能給大家一個好的心情。
(2006-07-25 14:56:37)
[王旭明]:
首先我先向大家報告一下我們剛剛結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的報道情況,7月12日-18日第三屆中外校長論壇在上海舉行,這屆論壇引起了許多記者朋友的關注,據不完全的了解,大概近有180名記者在會上報道,北京去的記者就有七八十人之多。
(2006-07-25 14:57:06)
[王旭明]:
論壇期間中外大學校長就大學創新和服務展開了廣泛討論。我們媒體報道情況也非常可觀,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是許多主流媒體,做了大量報道,比如說《人民日報》在要聞版先后報出了多篇關于大學校長論壇的新聞,其中有一篇提到中外大學校長的觀點集粹,這些觀點集粹我覺得非常啟發人,比如說“高考制度絕不能廢除但必須改革,中國擁有世界最優秀的本科生”等等,這一組報道確實比較全面地報道了中外大學校長的觀點。《光明日報》派了兩位資深記者與會報道,他們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專欄里面進行了充分的報道,比如說記者宋小夢寫的《我們進步了——寫于中外校長論壇閉幕之際》,另外他們在大學創新與服務專欄里面提出了幾個觀點:國際知名大學在堅持做什么?技術創新在于善用大學資源,等等。
(2006-07-25 15:00:31)
[王旭明]:
《中國青年報》派了四名記者到會進行全方位報道,他們第一天用一整版篇幅報道了《21位年輕新校長首次集體亮相》。他們采訪了6、7位校長,都發表了精彩的論述,視角獨特新穎。同時他們每一天都發表一整版或者多篇的報道。記者謝湘連續報道了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這屆她寫的報道“中國大學校長聲音更響亮”,十分有見地。另外新華社也進行了充分報道,新華每日電訊上大篇幅的對中外大學校長的觀點進行了集納。中國教育報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的報道內容全面豐富,報道形式新穎。中國教育電視臺每天十幾位記者,保證每天都有20分鐘的實況播出。這期間教育部舉行了18場記者招待會,參加論壇的外方大學校長,基本上都和記者有了見面機會,通過這種形式,使記者們對本屆中外校長論壇進行了充分的報道。
(2006-07-25 15:02:22)
[王旭明]:
7月上海的氣侯是非常燥熱,有的記者開玩笑的說,以后誰要再表現不好,就讓他7月份到浦東,在這種氣侯非常不好的情況下,記者克服了很多困難,做了充分的報道,為此我們要特別說,所有好的報道是在于教育部有一批多年來致力于教育新聞報道的記者,盡管他們現在有的已經走上領導崗位,盡管他們不直接的報道教育,但是我們覺得他們的工作水平、他們的思想深度、他們的視角都足以令我們借鑒。
(2006-07-25 15:05:53)
[王旭明]:
為此教育部新聞辦公室特別聘請第一批教育部的特約記者,對《人民日報》教科文部主任溫紅彥同志,《光明日報》教務部主任汪大勇同志,《求是》雜志科教部主任苗蘇菲同志,《中國青年報》編委謝湘同志,中國教育電視臺藝術總監于禾同志,這五位同志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我們教育部新聞辦公室聘請他們為特約記者,今天我們先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向他們五位發我們的聘任證書,希望大家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
(2006-07-25 15:07:30)
[王旭明]:
我們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記者朋友,能夠對工作產生感情,對教育產生感情,不間斷、持久的,一生的追隨教育、報道教育。
(2006-07-25 15:08:13)
[王旭明]:
其實每天都有許多新聞發生,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都給予了應有的關注。其實我在看報道當中,我感覺有很多事情在發生,但是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舉一個例子,雖然我在教育部門已經工作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了,自認為是了解教育的,但是我不知道在我們國家農村有許許多多的老師,教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到過北京,不要說北京,就是省城都沒有到過。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到湖北省在實施一項計劃,每年由國家,由省里拿出兩千萬元對省里縣城以下的農村中學教師進行10-15天的免費培訓,這些老師到了省城,到了武漢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等這樣的一流大學以后,眼界大開,確實有前所未有的感覺。我們三周前的禮拜六和禮拜日,我帶了幾個記者到那兒先看了一下,了解一下,真是感覺大不一樣,這些老師到了重點大學以后,他們的那種感受,那種啟發,那種喜悅溢于言表。
(2006-07-25 15:08:49)
[王旭明]:
我們在武漢音樂學院看到了幾位教音樂的老師,第一次來到省城,而且是第一次登臺演出,他們演出的時候熱淚盈眶,非常感動。我在想這么美好的事情,我們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我們有一些報道比如說新華社的《新華每日電訊》,以這個為題發表了一篇報道《不賺錢的活兒,但我們積極性很高》,另外《人民日報》在要聞版對湖北的做法進行了報道,叫做《湖北敞開大學課堂培訓農村教師》。我們回來的當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就播出了湖北十萬農村教師走進一流大學進行培訓的消息。《中國教師報》利用了三個版的篇幅,對這個事件本身進行了報道,還用一個版拿出來對學員的感受做了摘要刊登。再比如說我們現在高考結束了,我注意到許多媒體都對錄取情況非常關心,但是在很多報道里面,我發現《光明日報》頭版有那么一條消息:“南京親情關懷高考失利學生”,這篇報道引起了我特別大的興趣。在高考以后相當一批學生是沒有被錄取的,所謂失利的學生是更需要關愛和關懷的。媒體應該用更多篇幅關心他們,這雖然只是一小塊,但充滿了人本主義關懷,很有深度。
(2006-07-25 15:11:23)
[王旭明]:
《人民日報》在視點新聞里面,有一個百期策劃,把天津大學舍己救人的大學生“徐偉”,作為他們的第一個人物推出來,令我非常感動。
(2006-07-25 15:14:58)
[王旭明]:
我覺得這些優秀的報道,的確讓人很興奮。我們就教育報道來說,實際上大量的報道主流是好的,基本方向是正確的,當然這當中也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雜音。比如說有報道稱青海某個地方小學停辦多年,教育經費照領。后來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進行了調查核實,證明這是一則不實的報道。就是這則不實的報道對學校產生了不良影響,此家媒體已經正式道歉。另外也有一家報道說有一個農民的孩子考上大學,因為交不起學費,這個農民自殺了。經過調查,農民自殺根本和孩子考上大學無關。另外某一個報道說某大學生畢業以后因為沒有看到就業簽約單,學校為了追求就業率就沒有給他發畢業證。我們也調查了,事實是查無此人。現在我有很多精力放在對不實新聞的調查、核實及反饋上。所以說記者的責任很重,如果稍稍核實一下,以準確為生命,這樣的荒謬就不會發生。
(2006-07-25 15:15:27)
[王旭明]:
《中國青年報》7月14日有一篇評論,題目叫《不能在媒體大戰中喪失眼球》,提出我們現在讀的報紙,某一個報紙要聞版上充斥著大巴車車禍六人死亡,女大學生砍傷同學兩腿等等幾十個刺激的題目反映不了社會的需求,一個要聞版就把周圍的事件講得跟爛白薯差不多。媒體是民眾了解外部世界的主渠道,某種渠道上媒體營造出來的環境會被許多觀眾默認為客觀存在,然后在頭腦中形成印象,并由此決定自己的行為,媒體無形中營造出的某些氛圍會直接作用于讀者的心理和行為,大肆報道各類事件,這樣的報道給民眾造成的心理恐慌由誰來買單?作者最后說“多元化是當今社會最好的描述,陰暗面和令我們嗤之以鼻的事情總是層出不窮,可陽光依然存在,我樂觀的相信并且非常相信這個世界是有陽光,有美的、好的、善的、真的故事”,“但愿在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點擊網絡、打開收音機時報道的事件能夠有春風拂面、陽光滿面”。這篇評論作者描繪的太好了,我在這里給大家照讀,在座的都是媒體人,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各位的思考。希望我冗長但內容豐富且有意義的開場白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
(2006-07-25 15:18:16)
[王旭明]:
今天發布的主題是國家助學貸款。每當大學入學開始的時候,一個沉重但是很現實的話題不得不擺在我們面前,這就是困難學生的上大學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們國家困難學生上學問題,并且積極有效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幾年來,已經建立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包括“獎、減、貸、助、免”在內的一套完整的助學政策體系,充分保障我們國家的困難學生進入公立大學就讀。在新生即將收到各類學校通知單的時候,我們今天特別請到我的幾位同事向大家介紹我們國家有關助學政策。今天在主席臺上就坐并回答大家提問的是: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教育部財務司巡視員崔邦焱先生;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光明先生。首先有請崔邦焱先生介紹這方面的有關情況。
(2006-07-25 15:20:37)
[崔邦焱]:
新聞界的朋友們,目前高考的錄取工作正在進行,新的學年即將開始,經過高考我們國家一大批優秀的青年即將走進大學,開始他們的大學生活。在這些被新錄取的大學生中,有一部分貧困家庭的學生,他們怎么解決經濟困難,保證他們順利入學和順利完成學業,應該說現在我們國家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教育部黨組,教育部有關部門,包括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有關部門這些年的努力基本上建立了我們國家的貧困生資助體系。
(2006-07-25 15:22:24)
[崔邦焱]:
今天我們想利用新聞發布會的機會向新聞界的各位朋友把我們目前高等學校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政策體系做一個全面的介紹。也想通過媒體平臺,向廣大考生,尤其是家住比較偏遠的考生通過媒體使他們知曉我們國家在高等學校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措施,使他們解除上大學因經濟困難而發生的顧慮。
(2006-07-25 15:23:01)
[崔邦焱]:
下面我介紹一下。
(2006-07-25 15:23:59)
[崔邦焱]:
為幫助我國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入學和順利完成學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下,經過教育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等有關部門十幾年的艱苦探索和高等學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體系。
(2006-07-25 15:24:17)
[崔邦焱]:
一、獎 學 金
現行的獎學金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國家助學獎學金;
----優秀學生獎學金;
----專業獎學金;
----定向獎學金;
----研究生獎學金,包括優秀獎學金和普通獎學金;
----學校自行設立的各種獎學金;
----社會組織或個人為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或吸引人才而在學校設立的各種專項獎學金。
(2006-07-25 15:25:30)
[崔邦焱]:
高等學校獎學金制度是由人民助學金制度改革而來的,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1986年,原國家教委和財政部開始在部分普通高等學校實行"獎學金制度"試點。1987年7月,原國家教委和財政部發出通知,規定在1987年入學的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的新生中全面實行獎學金制度(專科學校是否自1987年起實施獎學金制度,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學校所屬的中央主管部門決定)。
1991年,普通高等學校開始實行研究生獎學金制度。
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開始實行國家獎學金制度。
2005年,國家獎學金制度改革為國家助學獎學金制度。
(2006-07-25 15:26:04)
[崔邦焱]:
設立本、專科學生的優秀學生獎學金、專業獎學金、定向獎學金,是為了獎勵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報考師范、農林、體育、民族、航海等專業;引導學生畢業后到邊疆地區、經濟貧困地區工作。
(2006-07-25 15:26:32)
[崔邦焱]:
設立研究生獎學金,是為了保證普通高校研究生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鼓勵研究生在校期間勤奮學習,積極參加科學研究。享受研究生獎學金的主要是國家任務的研究生,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計劃內”“計劃外”,這個說法不準確,我們叫做國家任務研究生和委托培養研究生。
(2006-07-25 15:26:57)
[崔邦焱]:
設立國家助學獎學金,是中央政府關懷廣大貧困家庭學生的一項重大舉措,其目的為了幫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激勵貧困家庭學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自立自強,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2006-07-25 15:27:22)
[崔邦焱]:
獎學金制度是我國現行高校資助政策的開端,在學生資助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起到了資助學生和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雙重作用。
(2006-07-25 15:27:35)
[崔邦焱]:
二、學生貸款
學生貸款主要包括三種貸款形式:
----國家助學貸款;
----高校利用學校資金對學生辦理的無息借款;
----一般性商業助學貸款。
(2006-07-25 15:27:46)
[崔邦焱]:
國家助學貸款,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對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進一步完善高校資助政策體系的新探索。隨著我國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中貧困家庭學生的人數迅速增加,原有的資助政策和措施已難以覆蓋和完全解決所有貧困家庭學生的問題。為進一步完善現行的資助政策,加大資助工作力度,在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親自關心和推動下,我們借鑒國外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為保證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順利進行,1999年先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沈陽、西安、南京等八個城市進行了試點。從2000年9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所有普通高等學校均能申辦國家助學貸款。在全國推開后,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同時暴露出政策設計和運行機制上存在的缺陷。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一系列批示精神,教育部、財政部和有關金融部門反復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和總結國家助學貸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提出了進一步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并于2004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下發。該《意見》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實施機制、風險防范、組織領導等方面進行了重大調整和完善,建立了以風險補償機制為核心的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新機制。
(2006-07-25 15:28:17)
[崔邦焱]:
新政策和新機制的主要內容是:
在政策方面:(1)改革財政貼息辦法。考慮到貧困家庭學生在校期間本來就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利息,改變原來規定的在整個貸款合同期間對學生貸款利息給予50%財政補貼的做法,過去學生在校期間每年也要向銀行交納50%的利息,實行貸款學生在校期間的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畢業后全部自付的辦法;說白了學生上學期間全部貼息,畢業以后全部自己付息,我們認為這項改革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也是比較受廣大學生歡迎的。(2)延長還貸年限。考慮到目前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比較困難,改變原來規定的自學生畢業之日起即開始償還貸款本金、4年內還清的做法,改革以后實行貸款學生畢業后視就業情況,在1至2年后開始還貸、畢業后6年內還清的做法;等于是延長了兩年。(3)為鼓勵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到艱苦地區和艱苦行業工作,提出了研究建立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機制。對到國家需要的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工作,服務期達到一定年限的貸款學生,經批準可以獎學金方式代償其貸款本息的意見。目前這個意見我們中央有關部門還正在進行研究,意見現在基本上形成了,正在報批的過程中,這是在政策方面的三項主要改革。應該說這些改革都是充分考慮了我們貧困家庭學生的實際,充分照顧貧困家庭學生的要求,這是政策上。
(2006-07-25 15:28:54)
[崔邦焱]:
在實施機制方面:(1)改變由國家指定原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經辦國家助學貸款業務,實行由政府按隸屬關系委托全國和省級學生貸款管理中心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國家助學貸款經辦銀行;(2)對普通高校實行貸款總額包干辦法。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每年的貸款總額原則上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含高職學生)、研究生以及第二學士學位在校生總數20%的比例、每人每年6000元的標準計算確定;(3)由高校和銀行共同操作。助學貸款的前期宣傳、申請材料的審核等工作主要由學校完成,銀行根據學校報送的申請材料,在學校的貸款包干額度內審批貸款。
(2006-07-25 15:29:30)
[崔邦焱]:
在風險防范方面:(1)針對商業銀行認為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較高的情況,建立了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按學校隸屬關系,由財政和普通高校按貸款當年發生額的一定比例建立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給予經辦銀行適當補償,具體比例在招投標時確定。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由財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擔50%;(2)建立了學生還款約束機制。國家金融管理等有關部門、經辦銀行、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及各高等學校各負其責,共同建立還款約束機制。
(2006-07-25 15:32:02)
[崔邦焱]:
在組織領導方面:(1)加強統籌和協調。成立由教育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參加的部際協調小組,及時研究解決國家助學貸款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成立相應的協調機構,加強對本地區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統籌和協調。(2)健全管理機構,進一步強化并改進管理。要求進一步加強全國和省級學生貸款管理中心的建設,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各普通高校更要加強對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工作,設立專門的學生資助工作機構,并在文件中明確要求學校原則上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在校生規模1:2500的比例,在現有編制內調劑配備專職工作人員。
(2006-07-25 15:32:27)
[崔邦焱]:
應該說新政策新機制是好政策好機制,也受到了我們廣大貧困家庭學生、高等學校、金融機構的普遍歡迎。所以這項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
(2006-07-25 15:32:51)
[崔邦焱]:
自1999年開展國家助學貸款工作以來,全國申請貸款累計總人數395.2萬人,銀行審批人數240.5萬人;申請貸款累計總金額305.6億元,銀行審批金額201.4億元。
(2006-07-25 15:37:07)
[崔邦焱]:
自2004年6月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實施以來至2006年6月底,全國申請貸款人數211.1萬人,銀行審批人數154.3萬人;申請貸款金額171.8億元,銀行審批金額131.7億元。與2005年底相比,審批人數和審批金額分別增加33.9萬人和29.1億元。
(2006-07-25 15:44:17)
[崔邦焱]: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底,銀行審批貸款合同金額排在前十位的省份為:湖北(8.74億元)、山東(5.8億元)、河南(5.69億元)、安徽(4.97億元)、江蘇(4.79億元)、陜西(4.3億元)、遼寧(4.25億元)、廣東(3.96億元)、重慶(3.58億元)、上海(3.31億元)。看絕對數只反映一個方面的情況,因為人數多,絕對數就大。
(2006-07-25 15:46:34)
[崔邦焱]:
下面介紹一下獲得貸款的在校生數占在校生總數的比例排在前十位的省份為:云南(22.19%)、湖北(21.97%)、貴州(20.88%)、西藏(18.99%)、青海(18.65%)、河南(14.56%)、山西(13.61%)、上海(12.84%)、浙江(12.18%)、福建(11.66%)。
(2006-07-25 15:46:53)
[崔邦焱]: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底,銀行審批貸款合同金額排在前十位的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為:吉林大學(1.98億元)、山東大學(1.5億元)、武漢大學(1.38億元)、四川大學(1.15億元)、華中科技大學(1.14億元)、武漢理工大學(1.08億元)、蘭州大學(1.02億元)、湖南大學(9597萬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9113萬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8975萬元)。
(2006-07-25 15:47:10)
[崔邦焱]:
獲得貸款的在校生數占在校生總數的比例排在前十位的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30.18%)、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9.23%)、東北師范大學(26.12%)、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24.23%)、華中農業大學(23.85%)、蘭州大學(23.34%)、合肥工業大學(23.06%)、江南大學(22.77%)、武漢大學(22.63%)、中國農業大學(22.55%)、中央民族大學(22.55%,并列)。
(2006-07-25 15:47:28)
[崔邦焱]:
高校利用學校資金對學生辦理無息借款的制度也是由人民助學金制度改革而來。按照原國家教委和財政部通知要求,1986年開始在部分高校進行試點,1987年開始在當年入學的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的新生中全面實行(專科院校是否自1987年起實行學生無息借款制度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學校所屬的中央主管部門決定);1993年,原國家教委和財政部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對這種借款的額度和享受貸款學生的比例等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目前各高校辦理的這種借款最高額度一般為每人每年1000元以上。
(2006-07-25 15:47:46)
[崔邦焱]:
一般性商業助學貸款,是指各金融機構以信貸原則為指導,對高校學生、學生家長或其監護人辦理的,以支持學生完成學習為目的的一種商業性貸款形式。這種助學貸款近年來也得到快速發展,是對國家資助政策的有益補充。一般性商業助學貸款財政不貼息,各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均可開辦。廣大新生一定要了解這種貸款形式,在當地信用社都可以待,貧困家庭的學生在接到錄取通知書發愁沒有路費,沒有報道的經濟能力,你可以到當地的農村信用社、當地銀行申請,可以先借幾千塊錢,可以買上車票,帶上行李到學校報道,學校有很多措施可以保證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入學。
(2006-07-25 15:49:04)
[崔邦焱]:
學生貸款制度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的觀念,有利于鞭策學生勤奮學習、努力上進,有力地推動了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改革;為學生獲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機會,提供了社會保障機制。學生貸款制度將成為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國家助學貸款將逐步發展成為我國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政策體系的主體。
(2006-07-25 15:49:23)
[崔邦焱]:
三、勤工助學
高等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活動,是高等學校收費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這項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且可以使學生通過參加勞動取得相應報酬。這是對廣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家庭學生的有效資助辦法,是對他們安心完成學業的有力支持。高校勤工助學崗位主要有校內的助教、助研、助管崗位,以及實驗室、校辦產業、后勤服務、各項公益勞動崗位等,不允許組織學生參加高空作業、嚴重污染、輻射等極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和危險的特殊行業和專業的勞動。教育部、財政部規定各高校每年都要從所收取的學費收入中提取10%的資金,用于發放參加勤工助學學生的報酬,以及開展其他有關資助工作。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指定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勤工助學工作。
(2006-07-25 15:49:45)
[崔邦焱]:
勤工助學制度將"資助"與"育人"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達到了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有利于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勤工助學制度將作為資助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今后得到更深入的發展。
(2006-07-25 15:50:13)
[崔邦焱]:
四、特殊困難補助。是各級政府和高校對經濟困難學生遇到一些特殊性、突發性困難時給予的臨時性、一次性的無償資助。特殊困難補助是高校資助政策的輔助性措施之一。
(2006-07-25 15:50:44)
[崔邦焱]:
五、減免學費。為幫助部分經濟特別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1995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對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困難學生減免學雜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對普通高校中部分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實行學費減免制度,尤其是要對其中的孤殘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及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等,實行減收或免收學費。具體減免額度由學生所在高校確定。減免學費制度是資助經濟困難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各高等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與其他有關政策統籌安排。
(2006-07-25 15:50:58)
[崔邦焱]:
六、綠色通道。為保證剛考入大學的貧困家庭學生能夠順利入學,2000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定各高校都必須建立"綠色通道"制度,即對被錄取入學、經濟困難的新生,一律先辦理入學手續,然后再根據核實后的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資助措施,確保每一位新生都能夠順利入學。近年來,在高校招生錄取期間,教育部都要發出專門通知,要求各高校做好"綠色通道"工作。2006年6月,教育部再次發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必須對所有新入學的貧困家庭學生開通"綠色通道",并確保"綠色通道"的暢通。
(2006-07-25 15:51:12)
[崔邦焱]:
據統計,2005年,全國各普通高校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的學生約為39萬人,占高校貧困家庭學生數的13%,占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人數的8%。
(2006-07-25 15:51:28)
[崔邦焱]:
應該說這個政策體系是非常完善的,是基本符合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機,也基本符合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它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特別是高等學校的廣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家庭學生的歡迎,這項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對保證我們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保證我們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當然我們在今后工作中還要進一步探索、改革、完善、豐富,把中國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工作做的更好。
(2006-07-25 15:51:44)
[崔邦焱]:
另外,為做好宣傳工作,從2005年起,教育部、財政部印制了《國家助學貸款指南》宣傳冊,免費發到各地、各高校,向高校新生宣傳國家助學貸款申請條件和辦理程序等知識。近年來,教育部還要求各高等學校必須在招生簡章中寫明學校的資助措施,必須在發放新生錄取通知書時,同時寄送有關資助政策的介紹材料。通過以上措施,廣泛宣傳國家政策,確保新錄取的學生能夠了解國家資助政策,解除入學前的憂慮。
(2006-07-25 15:53:20)
[崔邦焱]: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在8月15日至9月15日期間,將開通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熱線電話,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負責接聽,接受有關政策咨詢和問題投訴,并對投訴的問題及時進行核查處理。現在我們的工作基本就緒,當前有一些工作已經啟動,今年我們想進一步把它做好。
(2006-07-25 15:53:41)
[崔邦焱]:
當前在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工作中還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一是政策宣傳還不夠。一些政策和措施還沒能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從而還有少數家住偏遠地區的、新被高校錄取的大學生及其家長,沒有全面了解國家政策,不知道如何解決上大學所面臨的經濟方面的困難。
(2006-07-25 15:54:01)
[崔邦焱]:
二是政策沒有得到全面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下了很大的決心解決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問題,我國也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資助政策體系,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績。我們相信,只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是完全可以保證每一位考入公辦普通高校的學生能夠順利入學并順利完成學業。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少數地方和高校的主要領導對這項工作重視不夠,有些政策還沒有得到全面落實。
(2006-07-25 15:54:16)
[崔邦焱]:
我的介紹就匯報到這里,最后還要非常感謝在座的各新聞單位、新聞界朋友對我們這項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宣傳報道。我們作為在教育部負責這項工作落實的職能部門,一定配合大家做好工作,謝謝大家!
(2006-07-25 15:57:59)
[王旭明]:
謝謝崔司長對國家資助政策全面詳實的介紹,盡管可能有時候反反復復在說,我深解崔司長的良苦用心,這一項覆蓋面最廣、受惠人最多、資助困難學生效果最好的,這樣一項利國利民的大政策,我們沒有宣傳到位。我們說的遠遠不夠。我在想,是版面緊張嗎?可是我們能夠拿出版面去宣傳某一項、某一個企業或者對某一個困難學生的資助。是時段緊張嗎?我發現某一個電視臺的很著名的專題節目,每天30分鐘里面拿出15分鐘對某些困難學生的困難事實反復渲染、反復炒作,然后要求社會援助,但是對我們這樣一項政策卻只字不提。我不理解,我也困惑,我覺得如果是政策本身的問題,還是宣傳者本身的問題,還是另外還什么更深的其他意思在里面。但是我堅信這樣好的政策,如果更多媒體從良知上認識它的重要性、它的普遍性、它的惠眾性,我們會用更多的筆觸反映它。
(2006-07-25 16:01:03)
[王旭明]:
當然這里面有一個觀點問題,我們認為上大學是理所應當的,或者是國家管或者是父母管,沒有樹立以貸款為榮的觀念。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不僅僅經濟上可以得到補償,還可以樹立艱苦奮斗、樹立責任感,因為成才以后要還貸,可以說這樣一項政策起的效益具有輻射性、覆蓋性和波及性。因此,今天我們用這樣一個發布會專門講這個話題,在9月份之前,我們還要拿出若干個黃金新聞發布會時間和大家通報有關新政策,有關政策的執行情況,并且請一些單位來介紹經驗。
(2006-07-25 16:04:10)
[王旭明]:
說到介紹經驗,比如說我們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十個億,惠及多少人。但是我所看到的媒體里面,沒有一家媒體介紹惠及學生談感受、談體會,以及以后的學習、成長情況。這里我鄭重呼吁大家行動起來,宣傳我們國家資助困難學生的各項政策。
(2006-07-25 16:06:23)
[崔邦焱]:
國家獎學金開始是把總理預備金拿出來了,到現在十個億里面還有,當時的張主任管預算,是從總理預備金里面拿出來的,這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家庭學生確實非常關心。
(2006-07-25 16:07:19)
[王旭明]:
歡迎大家提問。
(2006-07-25 16:08:44)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
我們電視臺自從對新聞發布會進行直播以后,在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向,從觀眾回饋的熱線可以看出,廣大群眾對于助學貸款的還貸和借貸的問題非常關注。近幾年上海等部分地區就實行了生源地貸款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于國家助學貸款的貸后管理、貸款追索相對方便一些,教育部對于這種政策持什么樣的態度?這種政策是不是適合在全國范圍內提倡呢?
(2006-07-25 16:09:01)
[張光明]:
國家助學貸款是當前我們國家主要的助學貸款方式,發揮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推行助學貸款的工作中,部分省市采取了一些生源地的助學貸款方式,是大學生在他考學的地方或者他在家庭戶口所在地向當地金融部門(一般是信用社,城市中可能是一些銀行)辦理貸款的方式,我們稱為“生源地組織貸款”,我們認為是一種積極的資助方式。
(2006-07-25 16:09:52)
[張光明]:
這種助學貸款,是我們國家推行助學貸款的一種補充形式。各地推行過程中也取得了很多經驗,但是應該說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我們考慮全國范圍內推廣生源地貸款會把這個問題擴大化,造成全國范圍面臨的困難,所以生源地貸款在當地有它的特點,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們歡迎推行一些生源地貸款的辦法,特別是它能發揮新生入學時候的一些很好的作用。
(2006-07-25 16:12:53)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
請問崔司長,你對目前助學貸款的規模有什么評價?教育部對助學貸款的規模有什么規劃?據我所知,目前我們國家經濟形勢比較好,2003年-2005年國稅從兩萬億增加到三萬億,國稅的功能之一就是投資教育,因此投資的條件非常好,所以我想請問在這方面有什么規劃嗎?現在世界上投資教育的先進經驗很多,可能你比我們知道的更多。
(2006-07-25 16:14:56)
[崔邦焱]:
第一,新政策新機制實施以來,我們國家助學貸款取得了很大進展,規模有了很快發展。我們從99年開始試點推行,開始是貸不出去,教育部領導、教育部黨組,原教育部副部長寶清同志花了很大力氣推進。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親自抓,采取措施推,但是進展很慢。2004年以后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完善了,實施新政策、新機制以來,這幾年進展很快。有的省市、有的學校比例很高,云南達到20%以上,有的學校達到30%多,這是第一句話。
(2006-07-25 16:15:33)
[崔邦焱]:
第二句話,目前發展不平衡。發放規模仍然滿足不了目前高等學校規模情況下貧困家庭學生的需求。主要是因為有一些地方還沒有落實政策,發放的情況不理想。今年教育部一項主要工作就是抓“不平衡”問題。
上半年我們派出了很多督查組到地方,去一些省市、去一些學校,大家一起研究怎么推進這項工作。我相信,這項制度由于這幾年,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教育部領導的重視和推進,現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高等學校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和認識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一些措施也比過去更加有利,我相信這項工作在今后會得到更大的發展,規模會有更大的提高。
(2006-07-25 16:16:56)
[香港大公報記者]: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高校在內地的招生引發了爭論,有種觀點認為香港高校是以高昂的獎學金搶奪內地的學生,內地高校面臨一些競爭,請問您是否認同這種觀點?你覺得香港高校的競爭給內地的一些高校招生和助學貸款制度,會不會應對這些變化做一些調整?謝謝。
(2006-07-25 16:17:59)
[崔邦焱]:
港澳在大陸招生,我們國家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我在工作中了解到,我們貧困家庭的孩子,包括農村的孩子,仍然可以比較公平的報考港澳地區的學校。據我了解,港澳地區招收的是比較優秀的學生。貧困家庭的學生只要符合港澳地區高等學校招生的條件,也能夠同樣的被錄取到港澳地區學習。
(2006-07-25 16:18:49)
[王旭明]:
應該說港澳地區大學到內地來招生是從1998年開始的,這幾年來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進展,總的來看港澳地區在內地招生為內地的學生升學選擇提供了新途徑。同時對促進內地的高等教育發展和港澳地區的大學建設都有一定積極的作用。實踐證明,這種交流,內地和港澳地區的交流對兩方面的教育事業發展都有積極促進的作用。
對于您剛才所提到今年發生的一些新情況,我們已經注意到了,有關部門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對于出現的這些新現象進行全面的分析、論證,我們也會提出進一步的措施。
(2006-07-25 16:20:06)
[中國青年報記者]:
請問崔司長,第一個問題,你剛才介紹中說到不是所有人申請貸款就能夠獲得貸款,從99年實施助學貸款以來,大約40%的學生被拒絕,沒有獲得貸款。即使在04年6月份實行新機制以來大概有27%的學生沒有獲得貸款,我想問一下為什么這個比例這么高?被拒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沒有獲得貸款他通過什么途徑完成學業。
第二個問題,我們都知道越是名牌學校,無論是獲得貸款還是資助體系,獲得校外援助來說都是相對容易一些,而一些地方性的學校是相對比較困難的,盡管整個體系建立的相對比較完善,但對地方學校,他們怎么辦?他們能不能獲得更多的貸款,針對他們問題的解決有沒有更好的措施。
(2006-07-25 16:20:59)
[崔邦焱]:
張光明給你解答一下。
(2006-07-25 16:22:32)
[張光明]:
確實,從數據分析來看,99年以來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和獲得貸款的學生有很大的差距。2004年新政策、新機制推行以來這個差距在縮小。這是很明顯的。這說明新政策、新機制實施以后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比例在大幅度提高。事實也是如此,絕對數和相對數都是如此。問題關鍵在于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并沒有完全得到助學貸款的資助。
(2006-07-25 16:22:47)
[張光明]:
99年助學貸款推新以來,由于各種原因,由于政策設計的缺陷,以及參與各方的積極性,助學貸款工作非常困難,那種情況下,一部分學生是不符合條件,一部分學生是符合條件,但是銀行在貸款方面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99年以來統計數字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沒有得到助學貸款。
(2006-07-25 16:24:24)
[張光明]:
2004年以后新政策、新機制推行以來,獲得貸款學生的比例大幅度在提高,但是仍然有27%的學生,申請了貸款沒有拿到貸款。這也是事實。我們進行基層調查的時候發現是有這么幾個原因造成的,第一,一部分學生是本身條件不夠,第二,在一些地方的學校開展助學貸款開展的比較緩慢,這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特別是基層地方,高等職業學校、高職學校工作進展很慢,所以有一部分比例學生沒有獲得助學貸款,這也是我們往下推動工作的重點。
(2006-07-25 16:24:52)
[張光明]:
對于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普遍意義來講,這么好的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在相對名牌學校或者重點學校可能政策落實效果比較好,各種政策推行起來比較順暢。確實也是如此,有些地方學校或者說不太知名的學校怎么辦?他們資助的條件差一點,包括助學貸款可能還有一些困難,進展比較緩慢,這些學生怎么辦?這確實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挑戰。
(2006-07-25 16:26:06)
[張光明]:
從政策上來說,全國統一的政策,應該統一的執行,效果應該基本一致。但是操作上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工作的情況、管理的情況不一樣,自然條件也不一樣,名牌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樹立起來,要那些學校這么短時間樹立起名牌也不太容易,名牌就是名牌,差距也是自然條件。
從資助渠道上來講,名牌大學得到的資助渠道比較多,但是我們通過管理和政策應該彌補這些缺陷和不足,這要求我們在管理部門也好,地方政府也好,學校也好,抓住這些薄弱環節,做好有關工作才能彌補這些不足。
現在不光考大學要選擇,考中學也要選擇一下,家長還是要去選擇,對于教育部門來講,這是我們工作中的不足,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2006-07-25 16:30:01)
[日報記者]:
北京市是國家助學貸款最早的試點地區,我想問北京的貸款審批金額大概有多少?獲得的貸款在校生占總在校生人數是多少?崔司長剛才講有少數地處邊遠的大學生不了解這個政策,你剛才說是媒體宣傳不夠,但是提到的“綠色通道”,要求所有學校把這些材料和錄取通知書一起寄給大學生的。不知道是不是同錄取通知書一起寄送了。教育對針對這種情況有沒有政策措施?如果這個政策推進不夠,不按照教育部要求去做會有什么樣的懲罰性措施?
(2006-07-25 16:30:21)
[崔邦焱]:
我們規定高等學校發錄取通知書必須同時附上與學校有關的資助政策和措施,或我們教育部和財政部統一印制的國家資助標準體系,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學校不了解,剛才記者朋友說的對,我們宣傳不夠,剛才我是說有些信息到不了邊遠地方,應該說拿到通知書,通知書里面都有,應該了解。
可能有少數高等學校至少可能做不到或者做的不好,所以今年8月15號-9月15號要開通熱線電話。我們按照教育部部長的要求,要會同有關部門組成檢查組,抽查一部分地方和學校看看這方面的情況。到今年下半年我們會跟記者朋友報道這方面的情況。
(2006-07-25 16:31:24)
[崔邦焱]:
現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應該說在去年下半年以來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現在效果非常明顯。為什么要采取比較重要的措施推進呢?就是由于個別省區這項工作啟動不了,現在通過我們的工作,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黨委的高度重視和加強領導下,工作有了很大進展。現在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這項工作都啟動了。
絕大多數學校,這項工作的啟動都開始了,問題是有些學校現在發放的額度比較低,尤其是部分獨立設置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所以下一步我們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抓這個平臺,主要是加強督查,共同推進,采取措施,把這項工作不斷的推向深入。
(2006-07-25 16:32:57)
[崔邦焱]:
你的第一個問題我想請我的同事——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處副處長周春樹回答。
(2006-07-25 16:36:04)
[周春樹]:
北京高校里面35所是機關院校,我們反映的是地方院校,地方院校現在是24萬人左右,比如湖南、河北都是80萬人左右,所以相對數基本上達到7%-8%,這是在校生獲得貸款的學生比例。
但是今年4月、5月我到北京市調研,除了國家獎學金以外,政府也建立了獎學金、助學金,今年他們要達到30多萬人,所以它的資金比較充足,北京的生源基本上是本地招生,所以生源情況比較好。
(2006-07-25 16:36:55)
[記者]:
我非常贊同剛才主持人講的要在學生中宣傳貸款光榮的理念,從我們搞教育部的發布會來看,我覺得我們國家沒有采納這個意見。剛才中青報的記者講申請、獲得就是打了一個折扣。如果申請再往前推,還有沒申請的,申請的只是一部分貧困的,再往前推就很多了。我們總說貧困20%,20%是理論上的需求,如果不申請就不能有現實的需求,我再窮我不申請貸款,誰能強迫我貸款。為什么有些人不貸,到大學里面一了解,再動員也有一部分貧困學生不貸,也有一部分不交學費的人也不貸款,最后就離開學校,所以發生了最后扣押畢業證的現象。我們的“綠色通道”是讓他進學校的,進學校不能讓你沒有交待,四年上完學,拿畢業證就走了。對學生的這種教育,比如說一年級沒有貸款,二年級還要動員,三年級還要動員。你貸了款才能交學費,這跟高校的利益聯系得太緊密了。另外從國家角度來講,“國家貸款指南”,這個東西應該是在高三的時候至少是畢業前就把這個東西發給他,剛才講我們宣傳有問題,但是至少從縣一級的政府或者教育局都應該有《人民日報》這樣的黨報和黨刊,他們會知道這個政策。這個學生在上高三要畢業的時候,學校根本沒有和他說這個事兒,從教育內部來說,教育行政部門完全可以強令縣教育局把這個東西發給畢業班的每個學生,應該把這個事情前移,讓畢業生知道我如果考上大學,我可以貸款,如果我報一個低一點的學校可能學費稍微便宜一些,對學生做這些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我們說以學生為本,我希望以后介紹助學貸款的時候要介紹一下有多少學生不愿意貸,大學因為這些年招的學生,沒有交學費,而學生離開學校了,大學現在欠了多少錢,問每一所學校,每一所學校我估計都是上億的。從這個角度也說明,我們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推行了這么多年,學生欠學校的學費是越來越多。
(2006-07-25 16:38:17)
[張光明]:
看得出來你對我們教育情況非常熟悉。助學貸款實行這么多年來很多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不貸的現象確實還是存在的。剛才說有些學生是貸款,有些學生不愿意貸款,雖然他很困難但是他不愿意貸款,我們進行過分析,一部分是礙于面子,有些從邊遠地區來的,人很樸實拒絕這種貸款。不光是他們,作為我們城里人來說,我們在座各位拿到貸款的也不是很多,不像西方的金融體制很發達的國家。我們的貸款比例是很低的,更何況深山來的學生不愿意負債,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這個比例有多大,現在很難說,在學校里調研很多人不愿意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比例到底多大,我們確實沒有辦法掌握這個數。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些學生雖然是貧困,他不交學費,也不貸款,這可能是政策擦邊球,我不貸款、不負債,不欠銀行的,我不交學費,我欠學校人情債,學校沒有借貸關系,不負法律責任,不能把我怎么樣,有少量學生是這樣的狀態,這就要我們去宣傳和教育學生,現在也要求把助學貸款從新生就開始做,作為思想政治工作來做,不光是資助他們,還要教育他們,這是高等學校的本職工作,這個情況只能說逐步的通過政策的實施和教育改觀,但是這個情況確實存在。
剛才說我們的政策應該適當往前移,這個建議很好,當然還有成本問題、技術問題、還有什么方式的問題。如果畢業班每人都一份的話,這個量非常大,再說有些也用不著,這個成本稍微大一些,但是我們可以改進工作方式,目的是讓他知道這個政策,特別是貧困學生知道這個政策,對于我們推動工作,解決他們實際的問題還是非常好的建議。
(2006-07-25 16:40:47)
[崔邦焱]:
你這個建議很好,我們今后工作一定改進,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因為記者朋友都在,我們鼓勵我們年輕人,考入大學的學生多渠道籌集經費、完成學業。我們鼓勵考入大學和青年人靠貸款入學和完成學業。王旭明先生曾經講過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引起了我們網民的評論,這個觀點是對的,高等教育是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是世界慣例。全世界所有的高等學校都是成本分擔機制,高等教育不是免費教育,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必須要交學費上學,是必須要個人和家庭負擔部分成本的。所以說我們的學生,包括貧困家庭的學生不能說上大學我要免費,就應該靠資助,有這種觀點的學生是不對的。有部分貧困家庭學生,沒有申請貸款或者不申請貸款,其中有很多原因,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這也是我們有些高等學校反映的客觀情況,總是希望免學費,希望拿國家助學獎學金,希望特殊困難補助,我覺得你有困難,國家給予一定的資助這完全是應該的。但是我們鼓勵年輕人,鼓勵大學生多渠道籌措學習經費,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踴躍貸款,靠貸款來完成自己的學業。
(2006-07-25 16:43:06)
[王旭明]:
簡單一句話,其實每個人都有這種觀點轉變問題,學會貸款,學會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兒。
(2006-07-25 16:44:42)
[北京青年報記者]:
請問在開學后熱線電話有沒有確定,能夠給全國的學生和家長公布一下。崔司長說到助學貸款制定一個獎學金代償的政策,相當于在偏遠地區或者艱苦行業就業的學生可能是國家資助他,我想問就業以后,所謂的獎學金代償,是由他畢業的院校還是他就業的單位和地方,所謂的艱苦行業大概是什么樣的行業和地區?如果就業以后還叫“獎學金”合適不合適。如果現在正在制定,明年是不是可以施行。
(2006-07-25 16:45:15)
[張光明]:
熱線電話的工作我們正在準備,基本上準備好了,去年開通以后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關注,我們收獲也很大,對我們促進工作,給家長和學生解釋政策,推動各地方、各高校的工作起了很好作用,所以今年我們繼續開展熱線電話,但是電話號碼還沒有準備好,在開通前肯定會跟各位媒體介紹一下,也幫助我們宣傳一下。
(2006-07-25 16:46:04)
[崔邦焱]:
關于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制度。這個制度的研究、制定和出臺等有關問題,正因為剛才這位記者朋友講到,這個制度設計的難度,“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如何界定?到哪兒算艱苦地區,到延慶算不算,是到大西北才算。所以這個是一個難度。
第二是資金難度,由于我們學校現在的財政隸屬關系的不同,有中央部委所屬院校,有省部委院校、有地市所屬院校,由于這些原因,等等等等原因,現在目前政策的制定,有關部門已經進行了多次反復的討論和研究,進展是比較順利的,這項工作得到了財政部的大力支持,現在的文件起草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目前正處于報批過程中,我們抓緊工作,爭取盡快下發。
(2006-07-25 16:46:47)
[王旭明]: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即將結束的時候,還是對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對我們這項政策表示的關注支持表示敬意。我推薦一篇《文匯報》對我們上次新聞發布會的報道,短短的一個方框把上次新聞發布會的七條信息用這么短的篇幅非常準確的凝練出來,信息量之大、之準非常難以想象,是一個實習記者李洋發的。我們教育者,實習記者的水平都如此之高,由此我看到了希望。
更多新鮮資訊、更大新聞空間,我們下次新聞發布會再見!
(2006-07-25 16:5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