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更多無法到現場看發射的公眾來說,日益成為常態的重大發射直播,無疑將可以滿足他們的部分需求。
中央電視臺的吳斌這幾年先后參加過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和回收采訪。這一次,他又提前幾天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架設機位、選擇角度,為即時播報作準備。
“中國的航天發射已逐漸進入‘直播時代’。”吳斌說,“為了讓觀眾更全面直觀地了解發射,我們這次架設了幾十個機位。”
國防科工委新聞宣傳中心負責人說:“雖然報名采訪這次發射的記者有170多名,但沒有報名自行前來采訪的記者可能遠不止這個數字。” “中國的航天發射越來越公開透明了。”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參與航天活動報道的新華社記者王建民說,過去發射衛星等航天活動一般只發幾張照片和幾條干巴巴的消息,但從神舟四號開始,報道變得越來越豐富了。
“這首先得益于中國航天的日益開放?!敝行律缬浾邔O自法說,而這種開放促進了報道內容的豐富多彩,豐富多彩的內容又普及了民眾的航天知識。
不論是在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報道中,還是在這次“嫦娥”繞月探測工程中,許多報紙都專門推出了專刊、專版進行大規模報道。報道的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動態報道,也有科學知識的普及。
“一方面,是因為讀者對這方面有著強烈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力宣傳航天成就、激發民眾愛國熱情,也是媒體應盡的責任?!薄毒┤A時報》時事新聞部主任蔣晨明說。
“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我們沒有必要遮遮掩掩”
中國月球探測計劃總指揮欒恩杰(資料圖片)
前來觀摩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的來賓中,有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的航天專家。這是中國航天發射首次邀請外國來賓現場觀摩。
“航天事業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我國的航天專家,一個多月前應邀在日本的航天發射場觀摩了‘輝夜姬’繞月衛星的發射?!辨隙鹨惶栃l星副總設計師孫澤洲說。
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說,在月球探測領域,我國與國外開展國際合作是廣泛的,包括召開國際學術會議、合作開展有效載荷的研制和測試、共享探測數據等。
“我們航天領域的對外開放,有時透明到了連外國人都吃驚的程度?!辨隙鹨惶栃l星總指揮、總設計師葉培建說。有一次,他帶著美國航天局的一名高級官員參觀我國的衛星制造車間。參觀結束,這名官員有點疑惑地問:“你們的衛星真的是這里制造的嗎?”
“我們的車間如此簡陋,人家都不相信這里能制造衛星。但衛星的確是在這里制造的?!比~培建說,“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我們沒有必要遮遮掩掩?!?br/>
無論是欒恩杰這樣的航天系統高級官員,還是孫澤洲這樣的年輕一代航天專家,他們在談到中國航天的成就和不足時,全都是有一說一、實事求是。研制生產水平與質量有待提高、基礎能力與創新能力不足、航天產業化程度低、管理機制尚不能適應航天發展需要……對于中國航天存在的問題,他們毫不隱晦。
“航天是高投入的事業,應該讓民眾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睓瓒鹘苷f,“當然,以平靜的心態看待中國的航天,因為這畢竟是充滿風險的事業。與航天強國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多差距?!?/font>
|